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天目特稿丨未来,老年人要如何对待“吃”这件小事

    天目新闻 记者 李沐子 于瓅2022-10-28 05:29全网传播量6.4万
    00:00
    00:00

    “这里的菜比较清淡,每天来吃个一荤两素,好吃还健康!”郦阿婆吃完中饭,喜欢坐在餐厅里,和自己的老朋友们再聊会儿天。和郦阿婆一样,每天午饭时间,浙江杭州西湖区东山弄社区夕阳红膳厅里,住在附近社区的很多老年人,都会在此相聚用餐。这已经是这些老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以及对夕阳红膳厅所提供的营养餐食,最直接的认可。

    为进一步改善老年人营养健康状况,促进健康老龄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要求,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通知,决定2022-2025年在全国组织开展老年营养改善行动(以下简称“老年营养改善行动”)。

    在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的大背景下,这也引发了当下社会对于“老年人到底该怎么对待‘吃’这个问题”的深度关注。

    杭州夕阳红膳厅

    社区老年餐厅里的“年轻菜”

    位于杭州西湖区东山弄的社区老年食堂杭州夕阳红膳厅,是典型的主要针对老年人日常膳食问题的主题餐厅。

    自从2007年开业,郦阿婆几乎每天都来这里吃饭,“家里一个人做饭吃不了这么多菜,还是这里菜多,有鱼有虾有肉,蔬菜也多,还能大家一起坐着聊聊天。”每天能保证多种蔬菜肉类的摄入,就是健康营养的饮食习惯,这是郦阿婆,乃至绝大部分老年人的共同认知。与此同时,这些年来,更多老年人对于膳食营养的搭配意识和具体要求,也正在不断提升。

    杭州夕阳红膳厅负责人蒋忠女对此感受颇深,“这十多年来老年人对自己膳食营养搭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们2007年开业后,总能收到特别多的意见和建议。”蒋忠女的餐厅里有这样一道胡萝卜、莴笋、山药和黑木耳炒在一起的蔬菜小炒,就是店里常客余先生自创的“年轻菜”。 

    余先生和朋友的午餐搭配

    70多岁的余先生和朋友是夕阳红膳厅的常客,对他们来说菜品丰富、卫生、新鲜是选择这里的主要原因,“现在我们越来越注重营养,吃的营养才能更加健康。”

    蒋忠女就觉得余先生的这道菜,蔬菜种类丰富,非常适合老年人,就将这道菜加到了餐厅的菜单中,并向其他老年客人推荐,且受到了欢迎。她向记者介绍,目前夕阳红膳厅有配菜和点菜两种模式选择。配菜里每天会保证素菜种类在20种左右,荤菜种类在15种左右。总体而言,夕阳红膳厅的菜品特色就是少油、少盐、少糖,并且会配合老年人牙口消化等问题,尽量软烂易消化。如今的餐厅菜品标准,也是在这十多年里,蒋忠女与老年人们一起摸索讨论出来的。

    确实,随着年龄增大,人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消化代谢、慢性疾病、身体机能逐渐衰老等健康问题。如今,大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让人们对于膳食健康和营养搭配的关注度,也较过往更为深入、科学。

    “记得刚开业时,我们推出过小炒尖椒、酸辣土豆丝,还有辣的酸菜鱼等。”后来,蒋忠女才从老年顾客那里得知,他们年纪大了吃不了辣菜,太硬的一些菜品也不好咀嚼。

    “一开始我们也不懂,后来在他们的建议下,我们也翻看了很多营养搭配的书籍,以及街道社区也有派专业的人来给我们做培训,慢慢摸索出了现在这套菜品标准。”在蒋忠女看来,吃得营养,对老年来说太重要了。并且,她明显发现了一些变化——以前很多老年人都是有什么吃什么,自己荤素搭配下。现在则不同了,会给出很多意见建议,并且也会去咨询一些专业的膳食营养人员,从而提升自己对营养膳食的追求,“这也是老人们日益追求健康的一种体现。”

    对此,在医院营养科工作的医护人员,也有同感。

    “现在我们门诊接诊中,老年人群可能占了四分之一,和以前比多了不少。”已从业十余年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陈倩怡回忆,她刚入职时,来营养科就诊的老年人非常少,“当时我们都是追在一部分老年人后面,说你要这样吃,要那样吃,但是他们仍不重视。”

    如今,陈倩怡明显感觉到,来营养科问诊的老年人变多了,“除了一部分术后或疾病需求的老年人外,身体健康的老人家也会拿着他们的体检报告单来咨询我们,其中不少主要问题都是关于膳食的营养搭配。”

    老年营养改善行动通知

    吃,对于老年人到底有多重要

    在老年营养改善行动发布后不久,10月26日,民政部召开2022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时,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介绍,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

    在这一大背景下,吃,对老年人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现在很多研究表明,老年人营养摄入不足,会导致牙齿容易脱落,从而进一步影响他们的营养摄入。”陈倩怡认为这两者是互为相关的问题。此外,陈倩怡还提到,阿尔兹海默症、肌少症等疾病都与老年人营养摄入不足息息相关,同时吃不好也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营养食品分会副主任、老年营养师吴骐华则认为在老年慢性病高发的当下,通过食疗以及高密度营养的配方食品是可以对这些老年慢性病,进行很好地调理和控制的,就此也能解放一部分医疗资源。“比如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痛风等等对慢性病,需要相应的控盐、控糖。同时,就不同健康状况的老人,他的进食的方式是有区别的,慢性疾病包括血管、血栓等情况下,少食多餐是最合理的。”

    另据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和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钟璐莹、李军文、谢林娟和侯冬勤今年发布的《中国社区老年人营养风险检出率的Meta分析》文章显示,社区老年人营养风险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营养风险检出率为60至69岁的1.5倍左右,80岁以上老年人群约半数存在营养风险。而该文章研究显示女性、低文化程度、独居和伴慢性疾病的社区老年人营养风险检出率高。 

    这也凸显了现阶段,全国组织开展老年营养改善行动的必要性。

    其实,每隔一段时间,国家层面都会发布相应的膳食指南。比如2022年4月,我国就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考虑到老年人营养的需要和特点,其中对65至79岁一般老年人和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都提出了膳食指导建议,并提出了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

    在老年营养改善行动发布后,天目新闻记者梳理后发现,此次发布的老年营养改善行动就包括宣传老年营养健康知识、加强老年人群营养干预、提升老年营养健康服务能力和开展老年营养健康公益活动等4项内容,并对未来如何开展老年营养改善行动工作做出了相应要求。

    吴骐华也认为,该行动主要是围绕从营养学的角度,通过吃得健康,吃得科学,在符合他们生活方式的背景下,从而让老年群体的健康有更多的保障,“此前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文字科普,强调老年群体需要控制盐、糖、油脂等物质的摄入,同时指导老年群体关注生活方式、口腔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一般老年人膳食指南

    很多老年人对“怎么吃”很迷茫

    不仅大众已经意识到“吃”对于老年人的重要性,且不光老年人自己关注日常营养膳食的搭配,我们国家在政策制定层面,也在进一步针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做更为细致和科学的营养规划。但同时,不得不承认,现实生活中,老年人膳食营养,的确还依旧存在诸多问题。

    在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营养食品分会副主任、老年营养师吴骐华看来,老年群体要保证蛋白质供应量每人每天每公斤体重1.0至1.5克,每天的蔬菜摄入量应为300至450克,水果的摄入量应为200至300克,牛奶要200克左右。在吴骐华就职的养老机构中,通过定期体测和制定个性化膳食规划,机构中的老人每顿能保证有12种食物营养源的摄入,“但对在家中居住的老年人来说,一天的餐食都很难达到12种食物种类。”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陈倩怡观察发现,现实中,目前部分居家老年人摄入的营养还是较为单一,且饮食习惯受传统观念影响比较大,“摄入食物不丰富,菜品搭配不合理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很容易导致老年人营养摄入不够。” 

    对此,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工人路社区党委书记顾芸也深有感触。“我们社区三分之一都是老年人,有些老年人自己在家里吃饭,可能一盘蔬菜或者一盘咸菜,再配一碗米饭,就算吃过了。”顾芸常担心社区里的老人因为节约、嫌麻烦等原因,每天吃的饭菜过于单一,导致营养不均衡,影响身体健康。 

    相较于吴骐华所在的专业养老机构,一般社区老年人也难以获得较为专业的个性化膳食规划。“我们接触过的老年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健康饮食理论’,多少也受传统的饮食习惯影响。”顾芸告诉记者,社区中,其实很多老年人对膳食营养这方面的内容,咨询的不多,“因此我们社区并没有配备专业的营养师,就是一年会有1到2次的营养健康讲座。”

    “上世纪40至60年代左右出生的人,因为时代特性,对自我的健康管理意识非常淡薄。”吴骐华表示,不少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观念,导致他们每日食品的摄入达不到多样化的标准,不少老人甚至无法很好的控制摄入量,“有的老人的热量吃够了,但摄入的营养源不够,有时候缺失了,就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比较多的老年人,其实是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吃。”对此,南京智慧家认知症长者服务中心创始人卞淑娟也深有感触,她所在的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便聘请了营养师,为老年群体提供膳食营养咨询服务,“一个月中有一天,让营养健康师解答问题,我们发现现在的老年人确实认为应该吃的营养健康,但是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怎么吃,其实比较迷茫的。”

    老年人膳食指南核心推荐

    未来,老年膳食会是怎样的发展趋势

    面对以上现实问题,对于爱吃、会吃的中国人来说,如何进一步保障老年人的饮食健康、膳食营养等问题,依旧值得高度关注。

    “就像我们中心侧重于关照老年痴呆,我们知道治疗的药物也就几种,营养的部分就非常关键,像其他疾病的治疗也需要营养的支持。”但卞淑娟也表示,当下在无法配备足够专业营养师的情况下,家庭签约医生可以在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同时,为他们提供膳食营养改善意见,从而来预防疾病。她也支持和鼓励社区或街道卫生院配备营养师,给予老年群体健康膳食的指导,提高他们对符合自身身体情况所需营养的认知,“这是当下社会迫切需要的。”

    在吴骐华看来,营养改善行动的第一步应该在社区内设立更多关于老年营养改善的宣教,后续包括拓展老年食堂的功能,比如营养知识科普、膳食DIY现场制作以及教学,通过“传、帮、带”提高老年人自我健康营养意识。并且,他和卞淑娟都认为,营养健康需要结合老年群体的饮食习惯以及体质状况,包括对各个地区不同的老人,都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百老惠”老年食堂配餐

    “如果不知道怎么吃的营养,不如先选择家附近的社区食堂。”陈倩怡告诉记者,例如当下杭州的社区老年食堂,在一定程度上给老年人提供了更多选择,“在老年食堂老年人可以吃到更多不同种类的食物,这是我们营养膳食的第一步。” 

    2020年,杭州工人路社区“百老惠”老年食堂开始营业。“我们每天每顿保证两荤三素一汤,下午提供点心水果,中饭晚饭菜也都不一样。”食堂负责人扈先生说。

    对此,顾芸也表示,社区老年人对于食堂这样搭配菜色都挺满意的,“大家吃得肯定比以前自己在家里吃得更好。”

    “若是社区或街道卫生院内可以配有相应的营养师,那么社区老年食堂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之下,制作的营养膳食能够更好的辅助老人,从而改善他们体质和生活方式。”吴骐华认为这是未来社区养老发展的一种趋势。

    在夕阳红膳厅里,等待了没多久后,余先生和朋友的菜上齐了,“我们自由搭配,这样一盘菜有好几种蔬菜,配上一点点的肉,还有鱼,就很健康。我们吃得营养健康,子女也能更加放心。”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