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
作为浙江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的实践者,成立10年来,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规范治理、股债融资和上市培育等资本市场服务,成为畅通直接融资向中小微企业精准滴灌,培育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平台。
一曲资本助力高质量发展推进“两个先行”的和谐乐章,在钱塘大地悠然奏响。
10年创造多个全国第一
2012年10月18日,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化解“两多两难”问题,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孕育而生,成为经中国证监会备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浙江省(不含宁波市)唯一合法的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机构,浙江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
浙江股权交易中心 供图
据介绍,浙股交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2年-2015年,由浙股交搭建平台,会员参与区域股交开展业务。第二阶段是2016年-2018年,浙股交开始战略转型,以资本市场服务为核心,服务下沉县域。第三阶段是2019年至今,开展集团化改制,启动创新试点。
2018年,浙股交以“重组更名,剥离设立”方式完成集团化架构改制,更名为浙江股权服务集团,集团下设全资子公司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由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承担政府平台的普惠服务功能开展培训路演,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以及上市前的规范培育等服务。
集团化改制后的浙股交,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金融支持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积极探索区域性股权市场改革创新,夯实浙江资本市场塔基功能,在服务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
2016年9月,太湖科技板设立,开启了“区域股交+县域经济”合作的新模式,成为全国首个将区域性资本市场服务功能下沉到县域经济的创新典范;
2016年12月,全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首个以人才为核心的科创人才板在杭州启动。
2020年7月7日,证监会原则同意了五省市区域性股权市场参与区块链建设试点工作,浙江名列其中;
2020年8月11日,全国首个上市培育板——浙江科创助力板在嘉善正式开板;
2021年1月4日,证监会批复同意浙江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浙江创新试点建议方案》,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区域股权市场创新试点;
2021年,浙江区域股权市场落地新三板挂牌绿色通道政策,这是国内首家区域股交的新三板绿色通道。
2021年,与浙江省担保集团及省内10家地方政策性担保公司试点合作,为科创小微企业发行“可转债+担保”产品。
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的十年求索中,浙股交走在全国前列。
全生命周期助力企业金融服务
2021年开局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浙江创新试点,目前正在浙江全省范围逐步推开。
在浙股交相关负责人看来,股权市场创新试点意义重大,创新试点是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延伸对接底层的重要载体,是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创新试点,将充分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对拟上市企业“早规范、预披露、预估价”的服务功能,夯实注册制改革的信息披露基础,推动构建更加成熟、更加规范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
多年来,浙股交定位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私募股权投融资服务平台和拟上市企业规范辅导平台,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针对中小微企业,我们重点开展资本市场培训,包括对接天使投资、对接银行贴息融资,让企业能够增强资本市场的意识,夯实规范发展的基础。针对成长性的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服务。针对拟上市企业,我们更多的是联合交易所,集聚股权投资机构、证券公司等专业中介机构,精准服务上市后备企业,形成专业化、工厂化的优质企业上市服务机制。”浙股交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甘居鹏 摄
浙股交按照挂牌企业“从小到大”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化需求,划分为基础规范层、融资转让层、上市培育层。在浙股交这所资本市场“学校”里还分各类“重点班”——特色板块,通过“重点班”集聚一批具有上市潜力的优质企业。
目前分别以高层次人才、县域政策、基金投资、大学资源、券商专业以及交易所服务赋能为切入口,遴选优质企业建成9大特色板块,合计1284家优质企业。
以浙股交太湖科技板、科创人才板和科创助力板为例,截至目前,根据挂牌企业的注册资本及已披露年度营业收入情况,太湖科技板符合新三板挂牌条件的企业就有110家,占比52.13%;241家科创人才板企业,共汇聚国家高层次人才、省级高层次人才324名;90家科创助力板企业中,有51家获得私募股权基金、创投基金投资。
2020年10月13日,由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与嘉善县人民政府共同发起设立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科创企业上市培育中心暨科创助力板总部服务基地挂牌成立,探索并推动企业更好地登陆新三板、北交所、沪深交易所等更高层次资本市场,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新引擎。
上市培育中心可以依托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以及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平台优势,聚集一批专业资本市场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家门口”综合金融服务,赋能资本市场塔基建设,真正打通了资本市场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加速优质企业IPO进程
10月14日,浙江太湖远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开转让说明书》,从挂牌材料受理到取得《挂牌同意函》仅用了20个工作日,创下今年全国申报挂牌获批的最快速度。
这归功于浙股交在不涉及制度突破的情况下,与全国股转公司率先建立“审查绿色通道”,开通专人对接、提前辅导、分道审查的绿色通道服务,挂牌审核时间缩短了近一半。
截至目前,浙股交已有47家拟新三板挂牌企业提交了“绿色通道”服务申请,23家企业完成“绿色通道”材料申报,12家企业通过“绿色通道”成功挂牌。今年以来,浙股交申报新三板企业家数在全国各省中排名第一。
就在7月21日,浙股交与杭州市西湖区政府正式签订北交所省级培育基地及浙江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基地共建协议,设立杭州子公司保障北交所浙江服务基地建设,并配备团队负责浙江服务基地运营。
下一步,在中国证监会的支持下,浙股交将争取建立“专板对多层” 机制, 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浙江示范。
这背后,是浙股交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打造金融科技创新体系作为支撑。浙股交通过历年积累的挂牌展示企业的服务数据,从第三方专业公司汇集的工商、投融资、舆情、企业科技属性、经营风险等公开数据,以及从合作县(市,区)获取的政务数据,建设中小微企业成长数据库,逐步形成挂牌企业数据画像,建立覆盖企业成长全周期的数据库。通过与沪深北交易所的系统对接,为注册制改革下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核查,提供基础、全面、长效的信息来源,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图源 嘉兴在线
同时,浙股交积极响应 “凤凰行动”计划号召,参与浙江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项目“凤凰丹穴”系统建设,将挂牌、登记托管、私募服务产品集成到“凤凰丹穴”应用,实现通过“凤凰丹穴”账户可直接调用浙股交标准化服务。
“作为对接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推动资本市场服务下沉的重要抓手,区域性股权市场浙江创新试点将打通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堵点,打造资本市场普惠服务示范标杆。”浙股交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9月末,浙股交累计助力20家企业在沪深京港交易所上市,116家企业转到新三板挂牌,另外,处于上市审核期企业16家(含新三板5家),辅导期企业36家。
“从推动上市企业数量上来说,我们在全国区域性股权市场排名居前,但我们更关注的是建立了一个层层递进的规范培育企业服务体系。”浙股交相关负责人表示。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