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链”计划,因马斯克的“反复摇摆”,引发全球关注——当地时间10月14日,SpaceX CEO兼CTO埃隆·马斯克向外媒确认,已经无法负担“星链”在乌运作费用,要求美国防部为“星链”掏钱。但第二天,就改口表示,SpaceX将继续为“星链”项目在乌克兰提供的服务出资。
其实早在今年3月,乌克兰军方流传的一些照片似乎在暗示,“星链”系统正在成为美方介入俄乌冲突的工具,虽然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指出:“‘星链’只用于和平用途。”但此后大量报道显示,“星链”系统已成乌克兰重要的通讯设备。
这一背景下,“星链”计划已经成为讨论国际局势无法绕开的一环。那么,“星链”计划到底是什么?该计划有何影响?其涉及怎样的冲突与博弈?天目新闻记者专访了通信专业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张弛。
图源:新华社
“星链”未必比地面基站有用
提起“星链”,就无法绕开埃隆·马斯克和其背后的民营航天企业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X)。
2015年,马斯克宣布将投资100亿美元建造4425颗卫星组成的“星链”星座,提供覆盖全球的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项目。4年后,第一批60颗卫星被送入轨道,按照其此前构想,SpaceX将于2019-2024年间在近地轨道搭建由1.2万颗卫星组成的星链网络,“从长远来看,我们讨论的是在太空重建互联网。”在西雅图的一次演讲中,马斯克如是说。
张弛向天目新闻记者表示,“星链”计划的初衷还是解决困扰美国已久的社会问题。据此前报道,在美国,受到“无手机信号影响”的地区大概占据其国土面积的1/7,“与中国国家主导的村通工程不同,美国的网络建设由资本主导,大量偏远地区没有运营商愿意去建设基站。”
而按照SpaceX的设想,在“星链”计划支持下,其能够在全球互范围内,为互联网连接不稳定或通讯被自然灾害中断的地方提供通信支持,去除移动服务的盲区。明年推出的“星链”二代或将使这一目标成为现实。
张弛表示,据SpaceX官方消息,第二代“星链”将与美国手机运营商T-Mobile合作为用户提供连接服务。“第一代‘星链’卫星总体积270公斤,它的载荷比大约是30%,有效载荷大约90公斤,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通信转发器;星链二代的体积和重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它的太阳能板更加大了,它的通信能力、带宽和可承载的载荷就增强了。”
但其实际效果是否真如外界所传那般“神奇”?这点仍存疑问。《环球时报》报道指出,与传统互联网相比,“星链”的上网服务有些高昂,其客户除了每月支付99美元上网费用外,还需购买一套549美元的“星链”设备。与此同时,“星链”还存在网速较差、上传速度低和延迟极高等问题。
张弛也告诉天目新闻记者,“星链”计划并不会颠覆和垄断全球通信网络,“有一个大家比较公认的趋势,即地面网络和卫星网络将会融为一体。因此,‘星链’可能会是未来6G网络的一个补充。这可能会对其他科技领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比如说无人驾驶领域,要远程控制刹车,特别强调网络时延要短,但卫星位置很高,可能不如地面基站有用。”
“摇摆”背后投射的是国际安全问题
但上述内容,也只是“星链”计划对于民间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实际上也投射出了复杂的政治和经济问题。此前,“星链”计划就曾引发各国对网络空间安全和太空主权等问题的担忧。
“‘星链’当初承诺,会对卫星的变轨和坠落有所控制,但有时候显然就没有做到,甚至影响到了空间站的正常运行;另外,比如空间站和普通的卫星星体不一样,里面有航天员,安全级别当然更高。”张弛向天目新闻记者表示。
不过,在太空探索方面,“星链”的影响似乎是实打实的。据张弛介绍,国际电信联盟(ITU)对轨道和频段资源上遵循“先占永得”原则,从这一角度出发,“星链”可能会挤占各国的卫星资源。
另谈及俄乌冲突,张弛认为,“星链”尚未完成军方的适应性要求,在军事方面的作用有限,“星链”火爆的导火索是乌克兰副总理兼数字转型部部长费多罗夫·米哈伊哈的喊话事件。“他一开始向马斯克喊话,马斯克很快就回应‘星链已经在乌克兰启动,地面终端设备已经上路’,这个是马斯克惯有的蹭热点的行为。包括这次马斯克提出无法负担‘星链’却仍然提供服务,我个人觉得,也是马斯克一个很好的广告。”
真正需要担忧的,还有“星链”对国际金融的影响。
“‘星链’属于马斯克打造的民间卫星,其广泛投入使用其实反映出美国对民间卫星的态度——一律放绿灯。这些民营卫星里面,有一些是非常好的项目,另一些项目的目的则是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捞钱,等于是用全世界的钱来支持美国的民间卫星企业。如果这些项目成了,有利于美国的发展,如果失败,等于亏损成本要靠全世界来承担。”张弛说。或许未来,各国你追我赶下,“星链”有机会成为各国的基础设施,但达成这一结果可能付出的代价,仍然未知。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