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天目书单#国际盲人节:失明意味着什么?这份书单带你走进盲人世界

    天目新闻 见习记者 应璐洋 记者 郭婧2022-10-15 23:00全网传播量4.4万
    00:00
    00:00

    片头.gif

    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据世卫组织2019年发布的世界视觉报告,全球至少有22亿人患有视力损伤或盲症。

    “失明”意味着什么?盲人的世界是怎么样的?他们如何生活?如果你想走进他们的世界,本期天目书单推荐的4本书籍或许能够给你答案。

    其中两本推荐的书籍是由盲人作家创作完成,他们虽遭遇身体上的残疾,依然选择坚强面对生活,并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未标题-1.png

    推荐理由:《不和世界讲道理》是一部作者曹晟康的口述史。曹晟康是一名盲人旅行家。小时候家里很穷,8 岁时因为车祸视力逐渐衰退,最后双目失明。他遭受过同龄人的霸凌、亲人的冷漠;抱怨过眼前的空洞、命运的不公;甚至尝试过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后来他明白:行动与向前的力量,总比抱怨强大。与其对那些不公平耿耿于怀,我也并不能和世界讨个说法,活着,还是要向前看。

    所以,他不仅成为中国第一位盲人帆船帆板运动员,还几乎走遍了国内每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用 5年时间游历了世界6大洲。盲人活着确实辛苦,旅行更是不易。但对他来说,旅行就是照进生命的一束光。只要用心感受,就能“看见”世界无限风景!“我想让更多像我一样的盲人,敢于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希望更多的人看到我的故事后,永不放弃。”曹晟康将自己这些年的体会与经历集结成书,告诉大家:真正能主宰我们命运的不是上天,也不是遭遇,而是我们面对人生的态度。

    未标题-5.png

    推荐理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海伦·凯勒因一场疾病失去了视觉和听觉,但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耐心教育下不仅学会了读书认字,而且开始独立地认识世界,并以优秀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最终成长为著名教育家及作家。她不屈不挠的坚毅斗志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书中的同名文章是其中最精彩、最有影响力的篇章。在文中,海伦·凯勒假想自己如果有三天的光明将会去做什么,她想象的三天的活动充实而短暂,以盲聋之人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我们,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热爱生活,关爱他人。

    未标题-4.png

    推荐理由: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被誉为“最了解女性的男性作家”的毕飞宇首次涉足盲人题材的写作。

    《推拿》描述的是一群盲人按摩师独特的生活。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写出了残疾人的快乐、忧伤、爱情、欲望、性、野心、狂想、颓唐,打破了人们对残疾人认知的情感牢笼。读完这本书,也许你会发现,比眼盲更可怕的,是心盲......

    未标题-3.png


    推荐理由:《失明症漫记》是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设想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奇怪的传染病“失明症”在一个城市发作,并迅速扩散开来。作者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从心所欲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脆弱而荒诞的世界。

    若泽·萨拉马戈是一名葡萄牙作家。高中时他因家境贫困辍学,25岁时才发表第一部小说,从汽修工变成文学杂志记者。之后30年,他一直勤恳上班,直到55岁重新开始写小说。1998年,若泽·萨拉马戈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葡萄牙语世界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2010年他在西班牙兰萨罗特岛去世,葡萄牙为其举行国葬。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