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城村因小古城遗址得名,如果能够回溯时光,我们可以看到7000多年前,在马家浜时期它已经绽放出了风致。而小古城村的今天,是村民开展民主协商建设而成的,他们始终牢记,自己的家园要自己建,众人的事情要众人商量着办。
讲述人朱早并非小古城村人,但工作一直在小古城村,他用镜头记录下了小古城村十二年的变化,也告诉我们发生这些改变的缘由。
(记者 李郁葱)
档案名称:小古城村十二年变化存照
讲述人 朱早
小古城村地处杭州西郊,有22个村民小组,农户997户3700余人。村党委下设7个网格支部,党员177人。村民始终牢记,自己的家园要自己建,众人的事情要众人商量着办。
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小古城村调研时,嘱咐当地“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服务好‘三农’”。小古村牢记嘱托,不断深化开展民主协商,以解决“议什么、谁来议、怎么议、议的效力”四个问题为目标,解决了以往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等问题。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这是小古城村村民在不断的实践与坚持中达成的共识;“有事要商量、遇事好商量、做事多商量”,这是村民的习惯;“主动参与、广泛参与、有效参与”,这是村民对民主协商的理解。
美丽乡村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村民的共识,今天在小古城村能够看到的古树名木,当年就差点被苗木商贩收购,是环保意识浓厚的村民应掌虎向村里反映情况后,村班子会议通过行政决议一致同意对大树进行挂牌保护,应掌虎自愿出资10万元作为护林基金,全村共对5381株树木进行挂牌。
小古城村有1万余亩土地,当时有荒废的现象,在土地流传时,同样也是通过全体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表决会后一致通过,而流转的土地,以经营农业休闲和民食民宿为主。在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仅670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左右,而到了202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已超4.9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992万元,分别增长了7.3倍和33.6倍。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唐朝诗人王维在《田园乐》中所描述的景色,是小古城村的图景写照。基层民主协商成为小古城村的“红色引擎”,驱动着它向乡村振兴发达地区排头兵的目标加速前进。
钟心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