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9日凌晨,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公布了该国总统托卡耶夫将首都重新命名为阿斯塔纳的总统令。根据总统令内容,该决定自正式公布之日起生效。
哈萨克斯坦首都 图源:新华社
从“阿斯塔纳”到“努尔苏丹”
1991年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成为独立国家,首都定于阿拉木图。1994年,时任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决定将首都迁至阿克莫拉,并宣布其为“永久性首都”。1998年,阿克莫拉被更名为阿斯塔纳(哈萨克语译为“首都”)。阿斯塔纳位于哈萨克斯坦的中北部地区,而北部地区有很多俄罗斯族人,此次的更名与迁都,让哈萨克族与俄罗斯族的势力相互交融,一方面有利于防范北部地区形势变化,加强了哈萨克斯坦对于北部地区的控制,另一方面,也是哈萨克斯坦去俄罗斯化的表现。而新都的不断壮大,让哈萨克斯坦北部社会和经济迅速发展,极大地稳定了国家局势,
据央视新闻报道,为了纪念纳扎尔巴耶夫对首都和国家的功勋,哈萨克斯坦将纳扎尔巴耶夫的生日7月6日确定为首都日。2019年3月,纳扎尔巴耶夫主动提前辞职,托卡耶夫成为现任总统。为了表彰前总统对于国家发展的丰功伟绩,托卡耶夫发布总统令,宣布首都阿斯塔纳更名为纳扎尔巴耶夫的名字努尔苏丹。
现任总统托卡耶夫 图源:新华社
全民公投修宪,首都改回“阿斯塔纳”
近年来,石油等国际能源价格下跌,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受到影响。在新冠疫情扩大下,哈萨克斯坦国家社会、经济承受重大打击。而在前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执政中,形成了一定的经济寡头和垄断组织,政府内部也存在相当的腐败,贫富差距变大。哈萨克斯坦民众生活逐渐变得艰难,不满情绪也因此膨胀起来。
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一月初,由于液化天然气价格上涨,包括哈萨克斯坦曼格斯套州首府阿克套和阿拉木图在内的多地接连爆发数起抗议活动,进而演变为全国性骚乱,一些地方的抗议人群甚至推倒了纳扎尔巴耶夫的塑像。而在总统托卡耶夫的举措下,月底平息了此次暴乱。在这种情况下,民众更名首都的意愿愈发强烈,为了顺应民意,哈萨克斯坦议会在修宪提案中加入了首都更名的提议。
今年6月5日,哈萨克斯坦举行了一场为了修改现行宪法的全民公投,援引哈萨克斯坦官方媒体哈通社的报道,当天有798万人参加了公投,其中有616万人同意修改宪法。据哈萨克斯坦宪法修正案全民公投结果,宪法修正案以77.18%的支持率获得通过并即刻生效。此次修正案中,首都努尔苏丹重新更名为阿斯塔纳。
前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 图源:新华社
变更首都名称的背后,还有什么?
此次首都更名只是修宪中的其中一条提案,变更的条款中,还有许多信息值得解读。
据哈通社报道,宪法修正案中还将从宪法第91条当中,删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奠基人、首任总统-民族领袖等内容。另外,还对总统有了更多限制,包括总统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总统在任期内不得兼任议会、执法机关职务;总统在任期内不得拥有有偿服务实体,不得经商;总统任期内不能是任何政党的成员;在其任期内,总统的近亲无权担任政治官员和准公共部门实体的负责人。此前,虽然纳扎尔巴耶夫已经辞职总统职务,但他仍然担任着国家安全委员会终身主席,并有许多亲信仍担任国家重要职务。而在年初的骚乱后,托卡耶夫宣布解除纳扎尔巴耶夫的主席一职,由自己取代。这场改革,体现了现任总统托卡耶夫在淡化前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个人与政治影响的决心。
除此之外,哈通社报道称,早在今年3月,总统托卡耶夫提议成立新的州级行政单位,为了更好的帮助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解决许多地区人民因与行政中心城市路途困难而导致的各种问题。他表示:“我们有必要将富饶的国土上那些历史名称,以及伟大人物的名字,深刻的烙印在下一代的记忆当中。”而在宪法修正案以及托卡耶夫在上合组织活动的发言中,提到了关于不干涉国家主权与内政的内容。
由此看来,更名首都等举措是托卡耶夫实现其维护国家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政治蓝图中的表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