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寻迹“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研究者胡牧:一段海洋佳话令中英友谊永不褪色

    天目新闻 记者 俞倩玮 汪驰超2022-08-29 02:47全网传播量7.2万
    00:00
    00:00

    坐拥1390余个小岛的浙江舟山市,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天堂”,大量的渔业资源维持着当地渔民的生计。在与大海相伴的日子里,总有一些动人的海洋故事代代相传。

    据天目新闻28日报道(《寻迹“里斯本丸”|天目新闻对话救援者后人:救人是渔民的本能》),1942年10月,日军征用“里斯本丸”号客货船押运1800多名英军战俘从香港返回日本,途经舟山海域附近被美军击中。危难关头,渔民不顾自身安危,奋力划着小舢板一趟趟将英国战俘救到岸边,并成功护送3名英国战俘逃离日军搜查。

    8月27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复信“里斯本丸”号船幸存者家属的新闻,浙江海洋大学普陀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胡牧激动万分,他在28日见到天目新闻记者时说,“我为老一辈营救英国战俘的义举感到骄傲,他们用实际行动体现了我们浙江渔民的善良、英勇,希望两国人民在战火中缔结的这种友谊能够传承下去。”

    8月28日,天目新闻记者对话“里斯本丸”沉船事件民间研究者胡牧 汪驰超 摄

    站在东极岛的码头,胡牧时常会想起舟山人耳熟能详的这段往事。多年来,他致力于研究“里斯本丸”沉船号的历史文化价值,曾组织过3次海祭,缅怀静躺在东极海底的英灵。

    2005年5月,正值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胜利60周年之际,胡牧第一次有了祭奠遇难英国战俘的念头。“那时候,有的英国人在炮火中身亡,有的没能逃出船舱,永远漂泊在了异国他乡的海域,他们的家人甚至连念想都没有。”

    坐船4个小时,胡牧和几位研究“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的老友一同,来到了青浜岛沉船海域附近,他们带了红色康乃馨、粽子、纪念词、漂流瓶以寄哀思。

    在得知胡牧一行人的来意后,船老大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停船等他们完成祭奠活动,而船上其他游客也对此表示支持。“我记得有一位当兵的游客,在了解到这段历史后,他很感动,走到甲板前去敬礼,”胡牧回忆说。

    “这里是东经122°45′55″,北纬30°13′47″,”在船老大宣布“里斯本丸”沉船救援点后,伴随着一分钟的汽笛声,所有人站在甲板前默哀一分钟。这一分钟的时间里,是后人在致敬勇敢救人的渔民先辈,是在哀悼艰难岁月里因战争不幸遇难的英国人,也是对这一段跨越国别的友谊无言的感动。

    同年8月,87岁的幸存英国老兵查尔斯·佐敦带着家人来到舟山,感谢了当年拯救他的当地渔民。“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佐敦紧紧地拥抱当年救助过英军战俘的吴兰舫、沈阿贵等老人,不愿松开。

    2005年,幸存英国老兵查尔斯·佐敦来到东极岛寻访当年救命恩人 影像资料

    在沉船水域,佐敦默默望着蔚蓝的海面,轻轻抛撒黄白菊花瓣和英国国花玫瑰,向遇难同胞默哀。随后,他动情地向东极渔民表达着自己的感激之情,“今天我能重新站在东极的岛上,我是多么幸运。当我被渔民救起,我获得了失去很久的自由。那些同样被渔民所救的同胞在被救起来的时候,他们可能不知道这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但是当我们重回祖国,建立家庭,会明白这是多么大的恩情。”

    佐敦还赠送给舟山市委、市政府一个相架,里面的相片记录他的一生:小孩时的天真模样,当兵时穿军装的潇洒和一家人开心的全家福。

    2015年11月,时任舟山市普陀区政协委员的胡牧和时任东极镇党委书记的杨文忠在东极采集了一块石头,辗转将石头送到佐敦(2009年已故)妻子多琳·佐敦的手中。她说,“岛上的石头好沉啊。”这块石头被放置在佐敦家客厅的展示架上,墙上还挂着一副东极渔民画《爷爷的爷爷》。

    这些年来,纪念“里斯本丸”号船营救事件的相关活动不断举办,这份情谊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

    2019年纪念活动中,在距离父亲三十米海面,后人撒下了无数白玫瑰花瓣 参与营救的渔民胡阿苟之子胡亦芳供图

    2017年10月,“里斯本丸”沉船事件75周年纪念活动在舟山普陀举行;2019年10月;“里斯本丸”沉船遇难者后人舟山纪念活动在普陀东极举行。

    胡牧向记者表示,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复信“里斯本丸”号船幸存者家属,既是对中英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赞许,也是表达对民间外交在推动大国友好往来作用中的期待。“今年是中英关系建立大使级外交50周年的重要节点,相信发生在舟山的这段海洋佳话会令中英友谊永不褪色。”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