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都希望我能考上编制。”2022届00后应届毕业生小萌,从刚进入大学的那天起,就已经把考编作为了自己的就业目标。小萌是一所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文科专业,老家在山东。一开始决定考编是受家庭的影响,父母一致认为体制内的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在他们眼里,若是能进体制内工作,就算找男朋友都会更有优势。
其实有考编想法的00后应届毕业生远不止小萌。
2022年,00后开始大规模步入职场。根据教育部统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幅均创新高。其中,不少人将考编作为职业方向,考编背后的那份“稳定”,真的适合每个人吗?
大厂还和以前一样“香”吗
“我之前在互联网大厂实习过,当时待的那个组有校招进来的同学,都是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浙大之类的。还会有很内卷的KPI(关键绩效指标),为了完成,我几乎没有了个人生活。”不适应互联大厂的职场压力和高强度工作环境,国内某211院校本科应届毕业生小彤决定听从父母的建议,加入考编大军。
小彤表示,互联网大厂的企业氛围其实不错,但工作强度普遍较大,“校招门槛也越来越高了。”
“笔试之后,我收到了拒信”“我甚至还没收到过笔试”“不知道每天疯狂投简历+笔试,又进不了面试,我图啥”……这是一个“互联网大厂秋招互助群”中的群友们发出的感叹,群里的成员大多是22届或23届985、211高校毕业生以及海外留学生。小彤告诉天目新闻记者,之前刚加入这个微信群时,大多数人都把互联网大厂作为了自己的就业目标,但等到真正投递简历和面试时才发现,自己还“太嫩”。这些现实问题也让包括小彤在内的众多00后应届毕业生曾产生迷茫和焦虑。
“互联网的校招HC(head count招聘人数)确实是比前两年都要少。”一位某大厂资深HR告诉天目新闻记者,今年的应届生对互联网大厂的热情有所减弱。
互联网大厂关于裁员有许多别称:阿里是“向社会输送人才”,腾讯是“结构性优化”,百度是“鼓励狼性,淘汰小资”,京东、B站则是“恭喜毕业”。而今年以来,以阿里巴巴、腾讯、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厂裁员的传闻层出不穷,让不少00后应届毕业生直接对大厂打起了退堂鼓。
“他们害怕挤破头进去,没过多久就被‘毕业’了。”该大厂资深HR进一步解释称。
在当下实际情况下,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尚勇曾建议,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等科技和经济实力强的大型民营科技企业,在鼓励其扩大吸纳就业能力的同时,支持企业牵头创办面向社会开放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围绕企业主体业务、提供技术设施和辅导人员,帮助毕业生创新创业;扩大优质企业博士后招收名额,招揽一批高水平青年科技人才;鼓励校企合作,接收毕业生在企业1-2年见习性短期就业;政府从就业补贴、加计税收扣除等方面予以支持。
杨婵/插画
有调查显示近半00后“求稳”
日前,一家市场机构研究院在某APP上内发起一项问卷调研,该APP的用户主打年轻人,样本数4550人,参与调研样本为高校学生。其中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好工作?”研究结果显示,有46.37%的2022年本科应届毕业生将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体制内的工作视为好的工作机会,这个比例远高于互联大厂(19.78%)、世界五百强企业(9.89%)、金融机构&咨询公司(7.69%)。而自主创业(6.37%)、成为网红博主(2.86%)对00后的吸引力较低。虽然选取的样本仍存在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体制内的工作对当代年轻人已经有了不小的吸引力。
“我父母都是体制内的员工,他们对于‘正经工作’和创业的理解认知,和年轻人很不同,他们更倾向于鼓励孩子考编。”已经考上国内一线城市编制的00后应届毕业生小琳在接受天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没有业绩压力,有稳定的生活圈子和人际关系,不用担心中年被裁员等都是她选择考编的原因。
国内某普通一本院校的就业辅导员向天目新闻记者表示,2022届的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尚未完全结束。但就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学院有300多名应届毕业生,其中在体制内工作有9人,除去计划继续深造的,大部分同学都在准备今年下半年的公务员考试。
根据教育部学生中心的抽样调查,毕业生希望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等体制内岗位的比例达到74.8%,首选民营企业的比例仅为14.8%,而2021届毕业生中到民营企业就业的占比为52.1%。另据国考官方数据,2022年报名人数超过212.3万人,但招考的只有3.12万人,平均录取比例为68∶1,其中最热门的编制岗位甚至达到了20813∶1的录取比例。一位公考机构的老师向天目新闻记者透露,“现在985、211高校的学生,报名参加公考的也越来越多了。”
保有“爱拼才会赢”的闯劲其实更好
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在某“双一流”高校就业处工作的陈成(化名)则告诉记者,考编对于很多应届毕业生来说确实是一条好路子,“求稳”的观念,也并没有错。但从他们的角度来建议的话,其实更鼓励毕业生们走向市场、勇于创业,“一方面是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得稳’;二是年轻人还是要闯荡,去创新,去接受挑战,乃至去面对挫折。这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来说,其实是更好的。”
对此,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和平也在近日撰文表示,从就业观念看,当前一些毕业生“求稳”心态突出,升学和到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体制内就业的愿望比较强烈,考研、考公、考编“二战”现象更加明显,“慢就业”“懒就业”“缓就业”问题愈发突出。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在接受《人民政协报》采访时则表示,她近年来一直紧盯青年人就业话题,用她的话说,劳动力供需关系是否平衡取决于教育、经济、社会方方面面,但如今有些年轻人“求稳”“怕吃苦”的情绪过于浓厚,或将影响这个年龄段人群“爱拼才会赢”的热情。
此外陈成还提及,“三支一扶”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不仅锻炼人,也给予了年轻人更多机会与可能。“三支一扶”指的是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农、支医、支教和帮扶乡村振兴工作,服务期一般为两年。期满后,服务人员可凭《服务证》享受中央、自治区有关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聘的各项优惠政策,此外,继续深造也可享研究生招考加分政策。
事实上,这也是很多就业指导人员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建议。在采访中,天目新闻记者也多次了解到了不少有关鼓励应届毕业生下基层的政策举措,“也鼓励同学们往基层走,很多时候,基层的机会并不比大城市少,大家可以把眼界和眼光放的更长远、更踏实一些。”
确实,对于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学生自己上心,学校和各级政府也一样在为此努力——今年,从国务院办公厅发出《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到国务院召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推动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都在强调就业工作。今年教育部还发布了《普通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公告》,明确了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优惠政策、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基层就业户口档案政策、中央基层就业项目优惠政策等系列内容。
“实现个人价值的路很多,选择适合自己的,所谓稳定只是一种状态。”陈成认为,年轻一代还是需要顺着时代潮流去展望和争取自己的未来,考编只是潮流中的一种选择,“其实很多年轻人到后来并不能完全接受和适应这种长期持续的稳定,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影响到他们对于稳定和个人真正价值的追求与认知。”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