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Tech+#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猫咪们为何“貌合神离”?

天目新闻 记者 谢履冰2022-08-13 05:09全网传播量3.1万
00:00
00:00

大多数猫科动物都喜欢独居,经过驯养,能够群居在一起的家猫们,能否因为长期陪伴,建立友谊?

7月末,日本麻布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家猫的激素水平、肠道微生物组和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揭示家猫的群居生活。结果显示,在“多猫家庭”中,尽管家猫们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但很可能只是“貌合神离”。

t01fd223cbd0b1b261e.gif

猫咪打架 图源网络

为了研究家猫的群居策略,研究团队将来自同一个收容所、已经绝育的15只家猫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验。

实验期间,研究团队将每组家猫安置在固定房间,并在房间里放置了5张以上的床,让猫咪们可以自由选择在何处休息。此外,房间里还有5个托盘、2个食物碗和2个水碗,并使用同种猫粮,所有猫可以在任何时候进食或饮水。

借助摄像头和红外灯,研究团队对每只猫进行了长达70小时的观察,并记录了它们的行为及其互动情况。此外,研究团队还收集了它们的尿液和粪便样本,并测量尿液中的激素水平和粪便中的微生物种类。

根据实验数据,研究团队发现,家猫体内的睾酮和皮质醇浓度越高,它们与其他猫咪的互动越少。催产素越高,家猫的亲和行为也越少,它们就越孤独。这一结果与典型的群居动物相反,表明虽然猫咪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但并未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

journal.pone.0269589.g002.PNG

不同激素之间的相关性 图源:PLOS ONE

过去,科学家基于内分泌活动的视角,对群居动物的社会行为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睾酮和催产素能够根据行为反应的需要,提升葡萄糖的代谢,产生能量。当动物面临威胁时,这种能量会帮助动物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或做出恐惧反应。

其中,睾酮是一种能增强动物攻击性的激素,它会与皮质醇交互调节动物的攻击行为。而皮质醇浓度的提升,也可以增强动物体外睾酮的分泌。此次研究发现,家猫体内的皮质醇浓度低于野猫,即攻击性低于野猫。随着睾酮浓度升高,猫咪则会出现主动逃避行为。简而言之,皮质醇和睾酮水平低的家猫会表现出更高的容忍度,更适应群居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催产素浓度高的家猫并不会表现出更多的亲和行为。一般而言,群居动物会遵守“群养”原则,成年动物会协作保护或喂养幼崽。而这与催产素不无关系。催产素是一种肽类激素,会影响生殖行为,如交配和孕产妇护理,能调节与群体内的“照料和防御”相关的各种社交行为。

然而,催产素浓度高的家猫很少表现出与其他成员的互动行为。生活在同一空间下的家猫,其催产素浓度越高,与其他成员的亲密接触越少。

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可以通过调节下丘脑的催产素分泌来改变宿主的社交性。本次研究发现,猫咪间的接触频率越高,肠道微生物组的相似性就越大。这是因为,当猫咪们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它们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机会增加了。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发现,虽然相较于野猫,家猫对其他猫咪更具忍耐性,更适应群居生活,但它们并不会像其他群居动物那样出现“群养”行为,只是“貌合神离”罢了。

当然,这项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实验时间太短,家猫们可能还来不及形成紧密关系。各组猫咪的性别构成并不一致,性别是否相同或许对猫是否适应群体生活也有一定影响。

未来,研究团队将继续研究家猫的群居模式,比如延长观察时间、进一步探究激素与社会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最新评论(3)
潮客_aljwyo · 2022-08-16 10:13回复
👍
无心之竹 · 2022-08-13 06:21回复
😀
奔跑的石头 · 2022-08-13 05:21回复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