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10日连续两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出现在陕西省留坝县马道街村。村民看到猴子后开启热情投喂:馒头、面包、花生、水果应有尽有。怕猴子渴了,大爷取来纸杯亲手喂水;担心猴子热了,村里的阿姨站在猴子身后不停摇着蒲扇扇风……
天目新闻记者检索发现,近年来,陕西省多地先后出现金丝猴进村“蹭吃蹭喝”的现象,对于这位“国宝”,各地的村民们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毫不吝啬的花式投喂,俨然一副“人猴和谐”的美好景象。
金丝猴为何单独下山觅食?如此人猴和谐的互动有是否真的值得提倡?8月11日下午,带着这些问题,天目新闻记者专访了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博士。
到村里“串门”的金丝猴 图片由受访村民提供
据孙全辉辨认,马道街村出现的金丝猴属于川金丝猴,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和陕西一带,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据统计,我国川金丝猴的数量已达到2.5万只左右。其中,陕西省金丝猴突破5000只。
孙全辉表示,金丝猴是典型的森林树栖动物,常年栖息于海拔1500~3300米的森林中,是营群居生活动物。其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所食的主要植物超过100种,包括植物的芽孢、花、果实、树皮、种子等,偶尔也捕食鸟、小型昆虫等。
“如果一直这么投喂的话,很有可能会改变它自己主动觅食的行为,让它对人类产生依赖,当人类不再饲喂的时候,有可能它在野外会难以存活。除此以外,因为它是野生动物,野性有可能随时爆发,这么近距离跟它接触,有可能会对人员造成意外伤害;再或者,可能造成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因为金丝猴是灵长类,跟人类也属于血缘上近亲的物种。”孙全辉认为,当地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种投喂方式值得商榷,在野外,金丝猴应该可以找到足够食物。
“从视频中看,这是一只成年雄性金丝猴,可能是这只金丝猴长到成年性成熟后,被赶出猴群,然后有一段独立的生活时期。正常来说,野生金丝猴对人有一定的回避,不会这么从容地跟人类这么近距离接触。当然也可能是因为食物的吸引。”孙全辉分析道。
此外,孙全辉也提到,如果广大网友们在野外遇到受伤生病或者是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建议尽快联系当地的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征求专业专家的建议,以最好、最科学的方式来为它们提供帮助。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