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刘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天目新闻 记者 武恒光2022-07-30 02:57全网传播量1.6万
    00:00
    00:00

    lx.jpeg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刘旭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浙江省需要高端智库发挥集智作用,助推社会建设系统重塑。

    7月29日,“浙江省社会建设研究智库联盟成立大会”在杭州举行。近百位来自省社会建设委员会领导及其成员单位代表、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领导及相关人员,首批智库联盟成员单位、地方社会建设委员会代表,以及社会建设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会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旭做了主题演讲《发挥基本公共服务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兜底和赋能作用》。

    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在刘旭看来,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应有之意。

    刘旭表示,基本公共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安全网。

    从兜底的角度来看,基本公共服务中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的供养,临时救济等等,要担负起针对特殊人群的兜底保障的责任,确保这部分群体能有立命之本和安身之所。

    从赋能的角度来看,加大这个基本公共服务中的教育培训和卫生健康支出,是人力资本形成重要途径,也是提升人们致富能力的基础所在。

    另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需要先行完成的重要目标。

    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全国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要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对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而言,这两个时间点都大大提前,但是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个实现时间,要比这个实现共同富裕的时间要早10年,所以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共同富裕需要先行完成的一项重要指标。

    实践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贡献

    刘旭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不断健全,最低生活的保障、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以及专项社会救助等等有力维护了社会公平,也为经济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从基本公共服务的两个作用来看,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逐步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的水平在稳步的提高,管理的服务优化规范,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从赋能作用来看,在教育、劳动、卫生等多个领域,基公服务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像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巩固率在持续提高,显著提升了劳动力的就业技能。

    在兜底方面,通过社会保障兜底,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贫困人口全覆盖,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的应保尽保。

    持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

    如何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推动共同富裕?

    刘旭提出了四点:第一,推动实现全体公民都能够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系统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等。

    第二,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遵循“先难后易”“试点带动”的原则,分“三步走”梯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由常住地供给,逐步实现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第三,发挥基本公共服务的兜底作用,增强发展平衡性。要健全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

    第四,发挥赋能作用,不断提升人力资本。要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健全终身技能培训制度、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

    刘旭最后总结道,共同富裕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不可一蹴而就,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需要持续的推进,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考虑我们现在的发展阶段、基本国情,有序释放积极效应。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专题
    “浙江省社会建设研究智库联盟”在杭成立 推动社会建设研究更上台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