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邵阳学院“引进”23名菲律宾博士引争议 天目新闻专访教育专家熊丙奇:建议高校摆脱“唯学历论”

    天目新闻 实习生 许文馨 记者 许伊雯2022-07-19 13:43全网传播量10.8万
    00:00
    00:00

    近日,“湖南邵阳学院花费1800多万元引进23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哲学博士”一事,在网上引发争议。该校回应称,学校已经关注到网上对此事的争议,后续学校人事处会统一进行回复。湖南省教育厅也表示,目前有部门已经对此事展开调查。

    湖南邵阳学院花费1800多万元引进23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哲学博士 邵阳学院官网截图

    该事件中,引发争议的其中一个焦点为:这23名教师攻读博士的大学并不出名,且是“速成”取得学位,其含金量有待考证;邵阳学院的目的则在于加快提高教职工中博士学历的占比,将“学院”升为“大学”。

    邵阳学院为何会同时引进如此多相同大学与专业的博士?要将“学院”升格为“大学”有何硬性指标?对此,天目新闻记者专访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

    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

    是地方高校常用操作

    据媒体报道,邵阳学院一名二级学院院长就此事直言,“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但确实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中博士学历的比例,对以后升级为大学、申请硕士点都有帮助。”

    对此,熊丙奇介绍,地方本科院校之所以要采取与国外大学合作的方式培养引进这样的博士群体,是因为从学院更名大学、申请硕士点、办一流学科,都强调教师队伍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这23名引进的博士,有22名是出国攻读博士毕业返校,即属于学校在职教师出国读博。”

    熊丙奇指出,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和国外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博士,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所谓“联合培养”,并不是说双方共同授予博士学位,而是地方高校选派教师到国外高校去读博,“有网友质疑菲律宾这所大学是‘野鸡大学’,这显然小看了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在选择合作大学时,不会选择一所学历得不到认证的大学,否则,‘速成博士’不被承认,那才是严重的问题。”

    天目新闻记者搜索发现,菲律宾亚当森大学为一所私立大学,曾于2021年11月被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列入“学历学位认证加强认证审查”名单之中。针对邵阳学院公示的23名亚当森大学博士“专业不对口”的质疑,天目新闻记者查询亚当森学院官网显示,哲学(教育学)专业分属于亚当森大学的研究生院,有教育领导学(Educational Leadership)、体育与运动学(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管理学(Management)三个分支。

    WechatIMG5.png

    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官网截图

    从专业名称与课程设置来看,邵阳学院这批从哲学(教育学)专业毕业的23名博士生,并不存在所读专业与授课内容不相符的情况。因此,这批博士也不存在“不被认可”的问题。

    快速提高博士学历者比例

    会利于“学院”更名“大学”

    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明确指出,称为大学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员比例一般应达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一般应达到20%以上。

    “邵阳学院‘十二五’末期的教师队伍学位结构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的有80人,占7.4%;该校的‘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是,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306人、占20%,其中35岁以下博士168人,占博士比例的55%。这显然是奔着更名大学这个目标去。”熊丙奇介绍,学校要更进一步,获得快速发展,就得想法儿快速提高教师中博士学历比例。

    对于高校此举,熊丙奇表示,地方高校要靠自己的办学实力来吸引优秀博士毕业生应聘,颇有难度,而原有专任教师又占有大量编制。可行的办法就是鼓励有硕士学位的在职教师攻读博士。但是不论读国内博士还是国外博士,都需要较长的周期,没有四五年时间,很难拿到学位。还有的教师拿到学位之后,可能会选择跳槽。近年来,就不时曝出地方院校对拿到博士学位后辞职的教师提出高额赔偿的新闻,“权衡下来,由高校组织在职教师,去国外一些不知名大学统一攻读博士学位,是最好的办法,这些在职教师拿到的博士学位虽然不硬,甚至被质疑是‘水博’,但是也是博士学位,而且在职教师拿到博士学位后,大多不会跳槽。”

    专家建议高校摆脱“唯学历论”

    否则还会出现更多“速成博士”

    熊丙奇进一步介绍称,找一所博士学位得到国内认证的国外大学合作,对本校教师进行学历提升,被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称为“三赢”。一是在职教师提升了学历、学位,获得国外大学的博士学位,为晋升职称、开展学术活动扫清“学历障碍”;二是地方高校快速提高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为申请硕士点、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更名大学创造条件;三是提高教师中有海外高校博士的比例,可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提高大学的排名。

    “网友质疑学校为这23名博士花了巨资,但从学校角度看,相对于更名大学、申请硕士点等效益来说,这根本算不了什么。然而,所谓的‘三赢’均是从功利出发,这并不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师资教师队伍,是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熊丙奇说。

    事实上,邵阳学院此举并非首例,之前就曾曝出某地方本科院校和韩国大学合作培养博士,与本次事件的运作几乎完全一样。熊丙奇认为,此类事件的根源在于我国各地的教育部门都把提高高校教师的硕士、博士学位占比作为一项建设任务。

    “如果不对这一任务进行调整,那么,还会有‘速成博士’的操作。本质上说,这还是‘唯学历论’与行政主导的数量评价在影响。要加强我国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摆脱 ‘唯学历论’。”熊丙奇表示,这并不是说不看教师的学历,而是要在学历之外,关注教师的真实教育能力和学术能力。为此,熊丙奇呼吁取消这种重视显性数量指标的行政评价,而推进重视学校发展内涵、学科建设质量的专业评价。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