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上海中考语文科目落下帷幕。据悉,2022年上海中考作文题是傅聪在国际钢琴比赛获奖后,傅雷写信给他:“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得很呢,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在成长的道路上,无论精彩还是平凡,顺利还是受挫,得意还是失落……我们都可以对自己说,“这不过是个开场”。请以“这不过是个开场”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面对今年的上海中考作文题,考生可以从什么角度入手?注重考查考生哪方面的能力?今年的作文题比往年相比较有什么特色?天目新闻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专家,对今年的上海语文中考作文题进行了分析。
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生活 从个人角度出发写出自己的故事
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语文老师陆宏亮透露,今年的上海语文中考作文题为《这不过是个开场》,其中“不过”是个关键词,有“仅仅”的意思。正如导语中傅雷对傅聪说的那样:“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
在这场赛跑中,一时的精彩或平凡,顺利或受挫,得意或失落都仅仅是一个开场而已。成功了,不必沾沾自喜;失败了,也不必垂头丧气。因为,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场。这是一种生活智慧,透着理性的光辉,会让我们想起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的流行语。作为语文中考的作文题,体现出了命题者对考生的一种生命关怀和期许。
如果说文题对主旨形成了一定的限制的话,那么,在内容选择上,这个作文题其实给了考生极大的自由。根据导语提示——“我们都可以对自己说,‘这不过是个开场’。”可见,命题者更希望考生写自己的故事。至于故事的选择,全凭考生的生活积累,可以写文化类、旅游类、爱好类、学习类和情感类等素材。凡是考生有收获的、形成感悟的,都可以让这种生命的成长成为一个“开场”,并期待着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的名联也许可以成为这个命题的注脚。如果,拥有一个光辉的开场,那就请坚守初心,再创辉煌;如果,拥有一个晦暗的开场,那就请“待从头,收拾旧山河”。因为,这不过是个开场,何不洋洋洒洒地借一场考试抒写少年的豪情。
陆宏亮告诉记者,从2012年的《心里美滋滋的》到2022年的《这不过是个开场》,10年来,上海中考语文作文命题始终秉承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并思考生活特点,不设审题障碍,让每个考生有内容可写、有情感可抒、有观点可议,努力体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
注重考查基础写作和叙述能力 未来或将强调更思考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顾文艳将今年的中考和高考作文题进行对比后,她告诉记者,在她看来,中考作文题很明显地减弱了“阐释”环节的比重。
具体而言,前几年的中考作文题只有一个题目,就是一个短句的形式。去年和今年的作文题增加了一个短小的材料,但这个材料类似于一段引言,实际上对考生围绕题目的发挥并没有太大影响。
中考作文题考的主要还是考生比较基础的写作能力,条理清楚地叙述或阐述能力。但是如果在达到这些要求的基础上,加入个人的思考,那就会成为一个加分点。
顾文艳坦言,今年和去年的作文题相比于前几年,其实已经呈现出了越来越重阐释重思考的趋势,对考生的要求一年比一年高,未来可能会更强调考生阐释和思考的能力。
比如,去年的引言是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对“有意思”的解释,今年是傅雷给傅聪的信,这两段引言当然也需要考生去细读,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涉及,但是阐释的深度和难度跟高考作文题题解的难度有较大的差距,就是对思辨性的要求没有高考作文题那么高。又如,今年的题目是从傅雷家书援引的“这不过是个开场”,因为是家书里的节选,意思本身就是非常清晰明确的,再加上后面补充的解释性的话,就是说生命中没有任何的成功或失败代表了最终的结局,当下取得的成功或者一时的失败,都只是一个过程性的节点。
这样的节点可能是一个人生阶段的终点,也可能是新阶段的起点,不过是个开场。围绕“这不过是个开场”,考生可以选择很多个人经验性的内容来进行叙述。
如果考生在平时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也可以选择历史上或者社会面的例子来进行论述。但如果要往更深的方向走,那这个命题本身也涉及了辩证性的内容,就是说没有真正的散场和真正的开场,从这个角度是可以上升到人生意义的高度来写作的,这样呈现出来的整篇作文会更加深刻地解释傅雷作为一个父亲向孩子传递的人生智慧。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