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再见浙江卷!杭十四中名师解读回归全国卷后的关切点

    天目新闻 见习记者 马思捷2022-06-11 10:07全网传播量4.6万
    00:00
    00:00

    6月10日傍晚,在一场梅子黄时的雨水中,2022年浙江高考最后一个科目的测试正式结束。自此,延续19年的浙江卷告别历史舞台,明年开始浙江高考将回归全国卷。

    从2004年浙江自主命题开始,浙江卷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回归全国卷后,将会有哪些不同点需要我们注意?天目新闻专访了杭州第十四中学的两位资深老师。

    图片来自浙江省考试院

    重基础 强思维

    十九年浙江卷“难”在这儿

    “收官之作,丝毫不令人失望!”谈起今年的浙江数学卷,杭州市数学学科带头人、杭州第十四中学资深数学老师严兴光毫不掩饰自己的认可,“今年的卷子,总体上延续了往年命题的许多特点,并且将其中特别好的一些地方糅合在了一起。”

    具体来看,严兴光老师将浙江卷的特点归纳为三个方面:

    其一,重视基础,强调计算。严兴光表示,较之往年,今年的试题又格外考验学生的运算能力。“像今年的选择题,入手更加简单。而解答题后三题,对计算能力要求就比较高,这样便于区分出各种层次的学生。”

    其二,数学学科的素养导向非常明确。什么是素养导向?严兴光解释道,通俗点讲就是着重淡化解题技巧,避免技巧性问题的设置,考生答题再难有“捷径”可走。严兴光说:“这对考生来说,会更加公平。因为它更加考察学生的基本功,比如今年20题是对逻辑能力的考察,21题是运算能力,这些都是数学的基本能力。”

    其三,思维含量高。在严兴光看来,这一点是浙江卷一以贯之的特色,也是不同于全国卷最明显的地方。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强调思维,重视基础,并不只是浙江数学卷的特色。

    杭州市第十四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组长卢春辉老师在和记者解析今年浙江卷的作文题时表示:“其实今年的作文题,也是往年命题思路的一种延续。我们回溯十年浙江卷可以发现,今年和18年出的‘浙江精神’题是共通的。19年‘作家与讲者’和20年‘落差与错位’是一样的,它们探讨的都是个人与外界的关系。再看,21年‘得与失’和17年‘人生三本大书’是有一致性的,涉及到一个人生价值观的探讨。”

    在卢春辉看来,这种体现在作文命题上的前后映照,折射出浙江卷对考生思辨性的重视。“比如16年‘虚拟与现实’,面对VR技术,你是去拥抱它?排斥它?还是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又如15年文章是否和人品挂钩的探讨,这些题都需要考生去找准一个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考生有很好的思辨能力。”

    而语文学科对基础的重视,体现在语文卷的第一题——字音字形的考察上。

    此外,卢春辉补充道,浙江语文卷还有一点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它的文言文文本一般都会选择散文,更具文化内蕴。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重运用 更生活

    回归全国卷后会迎来哪些新变

    全国卷又与浙江卷有哪些不同呢?严兴光表示,数学卷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全国卷更突出数学的运用,强调数学模型如何在现实情境中去解决问题:“比如研究一个指数函数,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种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一道题。”

    语文作文命题的差异则更为鲜明地展现着全国卷对于实际运用的重视。

    卢春辉发现,全国卷出过不少次情景交际类作文题,即让考生进入到一种现实情境中,假定自己是该事件中的一员,思考自己要如何沟通,如何表达。

    “有点类似于应用文的写作,演讲稿、书信、观后感等,这些几乎都是实际情境下的交际问题,限制相对也会多一点,因为有格式要求,也需要考虑到这个情境里其他人的感受。”卢春辉补充道。

    卢春辉觉得,这一题型会更加强调语文写作的工具性:“你很难去评价好坏,学生学习那么多年,最终还是要走入社会,要与人沟通,这时候语言的表达能力就相当重要了。”

    命题差异之外,令卢春辉感触最深的,还是日常教学上的天差地别。现在使用的部编版教材,与浙江以往使用的苏教版相比,无论是入选篇目,还是教学方式上,都有着巨大差异。对此,卢春辉分析,新教材对培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要求,渗透到四个维度,即词汇、思维、审美与文化。这四个层面,都不单是机械式的记忆,而是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灵活运用。

    “很明显的感受是,新教材打通了各种内容。比如,在审美层面,它会选择不同的文本,将之放在一起,进行比对。以我刚上完的这个小说单元来说,篇目分别是《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变形记》以及《套中人》。现在,我们会把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全文阅读,谈感受。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主要由老师带着大家把一篇文章逐一拆解。”卢春辉说。

    在数学学科上,新教材也存在着不小的变动,这种变化不在知识的本身,而在知识的结构和呈现方式上。

    对此,严兴华认为,在新教材体系下,学生应该回归课本,去深入理解并吃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同时,浙江学生需要高度重视概率统计与应用题这两类题型,他觉得这是以往浙江数学教学中不太看重,常常回避的短板。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长远来看,可能还是新版教材的模式更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卢春辉感叹道。严兴光也会有类似的感受,都说浙江数学难,但今年的数学全国一卷,属实难倒了很多考生。在严兴光看来,数学卷的高难度,并非出题人的心血来潮,而是有更长远的考量。他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的普及,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也对我们全民的数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考卷难度的提升,也许将带动全民数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