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朱培栋
为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落地美丽乡村的理想样本,让回归原乡成为现实,2022年6月2日,由绿城中国浙西区域集团主办,浙江工业大学美好生活研究院协办,天目新闻、金丽衢城市公司承办的主题为“乡村振兴,共引共振”的沙龙在浙江杭州举办。
活动现场,line+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朱培栋做了《建筑作为媒介,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与当地的自然生态关系的探寻-以绿城望山隐庐为例》主题演讲,讲述了如何通过建筑重现文化的力量、乡村的价值。
建筑不仅局限于一种场景
朱培栋认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能够通过对文化的挖掘、对品质的控制、对生活方式的探寻,通过建筑回应时代。
朱培栋还表示,长期以来,建筑一直作为一种美好的容器,甚至是一种艺术品。但是,建筑除了担当包含多样化生活和多样化场景的容器之外,建筑也是一种工具,它在改变一些东西,它在改善一些东西,让生活、环境和乡村产生更多变化。
空间赋能“望山隐庐”的四种模式
通过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朱培栋及其团队通过空间赋能的指导,形成了模式赋能、类型赋能、材料赋能、形式赋能这四种赋能路径。
第一,模式赋能。在“望山隐庐”项目的设计中,朱培栋及其团队针对场地的地形和地貌,跳出传统城市化、标准化、图纸化的思路,面对不同的地形,用不同的建筑形式、建筑语言,改善体量,尽可能多让风景和室内外的资源充分对话。
第二,类型赋能。在整个“望山隐庐”的打造过程中,通过集群的设计、文旅的导入、自然化的建筑的应用,将为整个项目带来多样化的标签,这种多样化的标签共同组构成关于归来乡村、关于未来乡村的新范式。
第三,材料赋能。“望山隐庐”项目寻找因地制宜的方式,建筑采用新式吊脚楼的形式,通过钢结构的植入、木材和建材的应用,使建筑和周边的环境交融在一起。
第四,形式赋能。通过集群设计、空间营造、前置策划,以及对“望山生活”的运营,持续吸引新的游客到来,又为老乡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同时,部分游客会留下来转化为新乡民,与老乡民形成互动,构成城乡新的利益群体,而这样的利益群体赋予了空间活力,给予区域结构。产业带动和消费,构成了一种消费的新生态。
朱培栋最后表示,“望山隐庐”将成为人们回到山水和回归生活的寄托,这里提供了新的“离城,不离城”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乡村振兴新的业态,也是探索实现共同富裕新的路径之一。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姚曹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