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五个“全国海洋宣传日”,杭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的两只绿海龟“安安”“Lucky”在分别经历2年和3年多的精心养护,由渔政工作人员、救援队及亲子家庭代表一起从杭州出发护送至舟山,在今天(6月9日)上午正式回归大海的怀抱。
此外,杭州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在杭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正式授牌,成为杭州第一家水生野生动物专业救护机构。
濒危物种“绿海龟” 今天正式 “回家” 图源: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
两只“少女”绿海龟的坎坷回家路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两只绿海龟的命运却十分坎坷。
2018年8月11日,一位小男孩带着海龟“Lucky”来到了杭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在这之前,“Lucky”是他和父母在海边游玩时无意中发现的,带回家后被当做普通海龟养着。没想到,男孩父母查阅资料发现“Lucky”有可能是濒危物种,便赶紧联系了萧山渔政站请求帮助。于是,“Lucky”被送到杭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进行专业救护。
经长乔专业救护队员检测,“Lucky”背甲长约20cm,体重约1.5kg,是一只雌性绿海龟幼龟。无独有偶,2020年3月,杭州市江干区分局治安大队在执行日常事务时,在余杭乔司某饭店收缴了一只非法买卖的绿海龟“安安”。江干区分局治安大队联系上了长乔救援团队,共同将“安安”护送至杭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经测量,海龟“安安”背甲长约15cm,重约0.61kg,是一只年龄较小的雌性绿海龟,因受到惊吓,一度不肯进食。
濒危物种“绿海龟” 今天正式 “回家” 图源: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
时光飞逝,如今的绿海龟“安安”已经长到了41cm,体重也增加至11.5kg。康复后的“安安”就住在海洋公园的海龟池中,十分亲人,经常抬起头与游客们互动。绿海龟“Lucky”则还要更大一些,背甲长增加到45cm,体重达12kg。
综合两只海龟的康复情况和生存能力,专家建议:是时候让“安安”和“Lucky”回归大海的怀抱了。
“绿海龟生存环境一旦遭到了破坏,自然条件下的幼龟存活率非常低。”长乔救援队的常昌峰告诉记者,为了能让这两只幼龟健康成长,它们被暂养在海洋公园搭建的海洋模拟环境中,待它们各项能力达到指标后,再放归野外。
为了让绿海龟能顺利回归大海、适应海洋生活,杭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做了长时间的准备。首先是饮食,日常增加了野外环境常见的海藻、海带等植物投喂,还为它们做了野化训练,主要包括捕食、运动等能力的训练。其次是严谨的放归评估,经检查,这两只绿海龟已经具备成熟的放归条件,能较好适应野外环境。
6月8日,“安安”和“Lucky”从杭州出发,由渔政工作人员、救援队及亲子家庭代表一起护送至舟山,6月9日上午从舟山正式踏浪“回家”。
杭州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成立 图源: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
杭州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正式成立
以上,是来自“顺着运河看大海”全国海洋宣传日系列活动现场发布的幕后故事。
“顺着运河看大海”这一诗意的主题的背后,是杭州长乔旅游投资集团在浙江的发展路线。据了解,1998年,杭州长乔集团第一个海洋主题公园项目在杭州落地,便将运河与海的梦想凝结在一起。
从2000年至今,长乔救援队就积累了有一百多次救助海洋动物的行动。2021年7月,在台州瓜头鲸搁浅救援行动中参与救助6头瓜头鲸并成功放生。
为进一步发挥长乔救援队在保护、拯救濒危珍稀野生动物方面的作用,活动现场,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把“杭州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牌匾交到了长乔水生野生动物救援队代表手中。
更多专家将加入救援团队 图源: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
作为浙江首支水生野生动物救援队伍的“长乔救援队”,从此成了杭州水生野生动物的“120”。未来,还有一群顶尖专家加入救援团队。比如: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水族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士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张先锋;生态学博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孙栋;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院副研究员,博士张培君等。
专程从武汉赶到杭州的研究员张先锋说:“浙江未来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和救援,将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积极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需要更多‘海洋卫士’加入,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据悉,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由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指导成立,依托长乔极地海洋公园的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力量,对搁浅、受伤、受困、误捕、依法没收或移交的水生野生动物进行专业性的救护、暂养和放生等工作,有效填补杭州市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领域的空白。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