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高考“占坑帖”火了!恶意编辑网贴赚噱头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天目新闻 记者 商泽阳2022-06-09 12:06全网传播量6.2万
    00:00
    00:00

    6月7日,有网友爆料2022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全国新高考I卷部分试卷图片,被疑泄露试题。经公安机关侦查,查明涉数学全国乙卷一事,系考中作弊,但涉数学全国新高考I卷一事,系恶意编辑“占坑帖”。

    据国家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公告显示,2022年高考期间,安徽及其他省份的部分考生,在网上发帖自称“考前押中语文全国乙卷试题”,属于考后恶意编辑的“占坑帖”。

    a27bd0b028ca3b7c7c7e8ef602ecb03.png

    图为:中国教育考试网截图。

    我们先来看看何为“高考占坑帖”——因为有部分社交网站不会显示发帖修改时间,只显示帖子发布时间,所以一些个人或机构,为博取关注、混淆视听,会通过个人账号或机构账号,于考试前在网上发布无关内容的帖子。考试结束后,再将原帖中的内容改成和高考试卷相关的内容,制造考前获得试题或“押中真题”的假象,并借此噱头赚取流量和关注度。不少网友认为,既然“高考占坑帖”会对高考工作以及其他考生造成影响,那对恶意编辑“占坑帖”的发布者,又应如何处理?平台方是否应对此事负有监管责任?为此,天目新闻记者请律师和相关专家对此进行了专业解读。

    专家:对“占坑”行为的责任判定不可一刀切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高艳东在接受天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恶意编辑“占坑帖”的考生,情节轻微的应以寻衅滋事违法行为处罚,情节严重可以寻衅滋事罪追究刑事责任。“恶意编辑‘占坑帖’的行为,严重扰乱了高考期间的社会秩序,让公众对高考的公平性和神圣性产生怀疑,影响高考考生考试心态,并导致警方等相关部门花费时间精力、动用公共资源进行调查,在客观上危害了公共利益,扰乱了社会秩序。”

    但高艳东同时也提到,是否认定发帖人涉寻衅滋事罪须以此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为尺度,对于“占坑”行为不可一刀切定罪。根据《刑法》第十三条“但书条款”(“但书”是法律条文中的一种特定句式,是对前文所作规定的转折、例外、限制、补充或附加条件的文字)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因此,如果是学生发布“占坑帖”,其动机仅是娱乐或博人眼球目的,且该虚假信息并未造成重大影响,虚假信息得到及时纠正,那该行为就不构成犯罪,仅属于寻衅滋事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律师:法律责任认定需结合发帖人主观目的

    那么从法律实践层面来说,又该如何认定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呢?天目新闻记者致电咨询了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

    孟博表示,基于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部分网络用户对于自己在网上的言行抱有侥幸。但网络不是法外空间,网络用户在网上发布信息时,应当遵守法律规定,不能“哗众取宠”,不能发布虚假信息,否则将会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对于发布“占坑帖”的行为人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要结合其主观目的、发帖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等要素进行具体分析,“如果考生恶意发布此类信息,除违反了考试纪律之外,还涉嫌违法,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如果培训机构或其他人员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发布‘占坑帖’的方式,虚构考前能获得试题或者‘押中真题’的信息,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则涉嫌构成诈骗罪。”

    平台:已对产品功能进行优化调整

    此外,高艳东认为,相关平台在此类问题上也应承担监管责任,所以从此次事件看,平台监管是存在问题的。

    “当前诸多个人和组织发布空白帖,或是盈利目的、或是博眼球目的,但此种行为具有扰乱网络公共秩序的潜在风险,有的甚至已经导致了扰乱网络公共秩序的事件发生。因此,网络运营者具有网络管理责任,也应当制定相应的平台规则,采用技术手段,逐步治理网络‘占坑’行为。”同时,高艳东认为平台对于长期发布空白帖的用户,有义务实施针对性管理。

    随后,天目新闻记者也咨询了QQ安全团队,其称,6月7日出现“高考占坑帖”情况后,团队在第一时间就配合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对“占坑帖”事件进行核查。同时,针对“占坑帖”情况,团队已经对产品功能进行了优化调整,并加强对该类内容的打击力度,共同维护高考期间的社会秩序。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专题
    【专题】加油!2022高考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