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德荣马乡发生了一起雷击事件,7名正在采挖虫草的村民被雷电击中身亡。据德荣马乡政府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几位村民是避雨时被雷电击中身亡的。当地夏天雷雨频繁,雷电击中人的事情之前也发生过,但造成这么大伤亡还是第一次。
那么,正值虫草采挖季,那些采挖虫草的人们,都有着怎样的野外生存经历?又会遭遇哪些困难与危险?5月30日,天目新闻记者专访了资深藏地探险作家刘杰文。
这个时节,家家户户都会上山
“虫草季节,是5月初到6月底,是丰收的季节,是忙碌的季节,同时也是紧张的季节。”5月30日,在滇藏交界的梅里雪山地区生活了十几年、有丰富采挖经验的藏地探险作家刘杰文告诉天目新闻记者,眼下正值虫草采挖季,在梅里雪山,每到这个季节,村里空了,小卖部关门了,家家户户都集体上山挖虫草去了。
采挖虫草的人们 受访者供图
刘杰文介绍,虫草的生长环境非常恶劣,大部分高品质的虫草,长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上。
记者了解到,出事的石渠县就是这样一个高海拔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川、青、藏三省交界处,全县平均海拔4526米,县城海拔4265米,是四川省面积最大和海拔最高的县之一。此外,石渠县地区中药材资源类型多,总数大,盛产虫草、贝母、鹿茸等野生动植物药材。县域范围内,又以西部的德荣马乡、红旗乡以及东部的部分乡镇出产的虫草较为有名,“这些虫草大多分布在海拔约4200米的向阳山丘或高山流石滩与草甸土的混合草甸土上。”
挖虫草“太难了”
在梅里雪山这十几年,刘杰文也和当地人一样,5、6月份收虫草,7、8月份摘松茸,即便如此,他仍然觉得挖虫草是“太难”的一个事儿。
“首先,要爬上海拔近5000米的雪山,这已经累得够呛了。其次,还要跪在地上,半跪半爬,大海捞针。”刘杰文解释,雪山上的虫草,混杂在草海里,跟草地颜色几乎是一样的,只露出一个2-3厘米的小尖,有的甚至只有几毫米,“像我这样戴眼镜的,视力已经矫正过了,那个雪光晃着眼睛,几乎看不到。”
刘杰文说,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当地人,从早到晚,风里来雪里去,每人每天平均也只能找到2到3对虫草,多的也就4到5对。
不过,相较于挖虫草本身的辛苦,更大的困境来自周边环境。刘杰文曾拍过一个纪录片,讲述“虫草营地”的生活,“海拔5000米,30户人家,每天爬40公里,去换取每年3到6万元的虫草人生。”
所谓“虫草营地”,是在雪山下、荒野里搭建起来的木屋营地,挖虫草的人,住在营地的木屋里,与大自然抢时间。一个木屋,有的要住十六七个人。
刘杰文也住过这样的木屋,还是打地铺。有一天晚上,他突然听到很粗的喘气声和急促的马蹄声,“我也没在意,后来藏族朋友醒了,一听,坏了,慌忙出去看,原来是狼群在追咬骡子。骡子受伤的时候,会呻吟、喘粗气。当地人把骡子当亲人,听得出来。大家出去一看,骡子的后腿上,被狼撕下来几块肉,血淋淋的。”
“藏地软黄金”
“虫草是藏地软黄金,去挖虫草,等同于淘金。”即便是老天爷的馈赠,也是有时间期限的。刘杰文介绍,在梅里雪山,虫草季很短,从5月初,到6月中旬,只有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前期草地上覆盖着白雪,难以发现虫草;过了6月中旬,找到也晚了,挖出来的虫体会空掉。所以,这一个半月,对当地人来说,分秒必争。“要知道,不足两个月的时间,挖虫草的收入,可能占到一个家庭全年收入的大半,有的甚至达到了90%。”
记者在电商平台查询,虫草售卖商家发货地以拉萨、那曲居多。新鲜虫草,单根克数越大,一般售价越高,平均每克在百元上下;而虫草干货及礼盒装,售价则要再翻番。
但对于挖虫草,也有不少环保工作者一直在呼吁制止该行为,以免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伤害。
另据石渠县融媒体中心“云端石渠”报道,5月29日,石渠县召开了防雷安全避险工作紧急调度会,会议指出石渠县已全面进入主汛期和虫草采挖期,雷电灾害多发,要求落实好防雷安全责任,开展好防雷安全隐患检查,加强雷电监测预报预警,强化科普宣传,增强群众雷电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