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财富规模多大?5月27日,泽平宏观和新湖财富联合发布的《中国财富报告2022》显示,2021年中国居民财富总量达687万亿人民币,2005-2021年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4.7%,财富增速远超美日,财富规模仅次于美国,户均资产约134.4万元。
报告按照资产是否具有实物形态,将财富划分为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金融资产主要包括通货及存款、居民理财、股票、债券、基金、信托、保险、黄金等;实物资产以不动产为主。
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实物资产占总财富比重高达69.3%,主要表现为房地产,全国住房市值达到476万亿元;金融资产占比30.7%,随着金融创新深化和直接融资比重提升,2005-2021年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占比上升了5个百分点,但仍偏低,相比之下2020年全球、北美、西欧、亚洲(不含日本)的金融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分别为48%、28%、55%和64%。
金融资产中,现金和存款超五成。受“储蓄文化”的影响,中国居民投资偏保守,2005-2008年现金和存款曾高达78%,随着中国金融市场不断深化有所下降,2021年占比仍53%,权益资产和公募基金占比约19%,资产分散性和多元化不足。与国际相比,美国、英国居民资产配置中,德国、日本金融资产结构偏保守,通货和存款占比分别为13%、26%、40%、54%。
从居民端来看,财富“马太效应”。高净值人群数量占比低但持有三成金融资产,财富增速快,偏好“私人定制”,在新经济行业、东部沿海地区的创富能力更强。大众投资者的理财教育亟待加强,财富需求的挖掘潜力仍大。
从产品端来看,中国居民偏向固收类资产,收益率低,抗通胀能力不足。2005-2021年存款占金融资产比重从75.8%降至49.7%,但“储蓄为王”意识仍深入人心。2021年对股票、公募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债券、信托、黄金的配置仅约7%,产品高度集中在银行体系和房地产,抗风险、分散化能力不足。
在金融领域有着二十多年工作经历的专业人士王立告诉天目新闻记者,报告数据中体现出的中国居民经济状况,与市场的观察反馈基本符合。“现在中国家庭资产的配置基本就是房产和储蓄,房产占固定资产的大部分,这也是中国老百姓的一种习惯和文化。有钱之后倾向购买房子,现金资产比较少。金融资产方面,老百姓更多选择通过银行进行理财储蓄,资本市场中的股票、信托资产也不可忽视。这种配置资产的比例状态在过去的几年里都是比较稳定的,当然随着社会财富的累积和居民金融知识的掌握,整体趋势还是向着多样化发展的。”
对于报告测算房价的方式有误差的争议,王立表示:“报告中城市房价按照市场价计算,乡镇按照成本价计算还是比较合理的,但居民按揭贷款的部分应该考虑,比如很多人购买一套房按揭五成、三成,从多种途径贷款,那么在计算资产的同时应该考虑个人的负债情况。”
(上图均自《中国财富报告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