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天目有话说#高材生“下嫁”基层岗位 大材未必就小用了

    天目新闻 记者 韦建苗2022-05-23 12:31全网传播量4.8万
    00:00
    00:00

    5月23日,“清华女博士”报考长沙协警一事,引发网友热议。今晚,事情又出现了反转,清华大学回应媒体称,根据该人员公示信息,在清华大学的在校生、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中均没有查找到与之匹配的学生信息。

    报考人到底是不是清华大学的博士?我们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但因此事引发的“大材小用论”“浪费教育资源论”,确实值得说道说道。

    实际上,近年来,一流高校毕业生“下嫁”基层岗位不是个例,从清华硕士当保姆,到清北生去街道办工作,再到一众985、211名校毕业生进入卷烟厂,伴随着名校毕业生看似“另类”的职业选择,大材小用的质疑声就从未停息。

    网传清华大学女博士报考长沙岳麓区协警岗位

    说到底,公众质疑,无外乎是觉得作为名校毕业生,就应该从事一份与其所接受的优质教育相匹配的工作,这些工作应该是高薪的、稳定的、体面的。而那些在大家普遍认知中,非名校毕业生就可以够得着的基层岗位,断然不应该成为“天之骄子”的职业选择。

    但记者想说的是,在这个日益包容开放、选择更多元的时代,每个人的职业选择都应该是自由的,而不应该被所谓的世俗眼光框定。

    我们相信,作为名校毕业生,这些学霸们在做出职业选择时,是综合考量了兴趣爱好、岗位要求、自身能力、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等要素后做出的理性选择。在选择从事什么工作时,有的人是“热爱可抵漫长岁月”,有的人是“宇宙尽头是编制”,无论这样还是那样的职业选择,只要是始于初心,终于不悔,又有何不妥呢?

    名校生也好,普通生也罢,基于自身情况,综合考量后做出的职业选择,都应该被尊重。作为外人,我们能做的,就是多一份理解和包容,而不是带着固有的偏见,评头论足。

    再说了,名校毕业生去到基层的岗位工作,也不见得就是大材小用了。例如,此前针对清北毕业生应聘杭州余杭区街道办工作岗位一事,招聘相关负责人就曾表示,招聘这些名校毕业生是出于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社会治理工作繁重的前提下,很多工作岗位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急需青年才俊提供专业支撑。

    时代在变化,需求也在更新,原先一些看似普通的工作岗位,或已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能要求和社会期待。要在这样的岗位上完成好工作,也不见得就是简单的事。名校毕业生若能在这些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番令人满意的成绩,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这又何来大材小用之说?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我们高喊这个口号的时候,不妨给名校生多一点理解和包容,相信他们在自己选择但或许不尽符合公众期待的行业中,也能获得成功。当大家能够摒弃偏见,不再一味地质疑大材小用的时候,我们或许才有更多的机会,去见证各行各业、各个岗位上,“北大屠夫”式的传奇故事。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