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清算所网站4月2日披露,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发布公告称,经公司内部有权机构决议,拟向股东分配股利人民币约614亿元。
图据华为公告
华为是100%由员工持有的民营企业。根据公司官网信息,股东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和任正非。截至2021年12月31日,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为131507人,任正非的总出资相当于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0.84%。
据此估算,任正非将获得超过5.15亿元股利,而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13万余人将按自己持有的股份获得分红,人均约可领46.2万元。
46.2万元是什么概念?华为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度雇员费用总计1645.4亿元,华为现有19.5万名员工,平均年薪为84.4万元。换句话说,此分红的金额超过2021年年薪的一半,确实堪称“大手笔”!
不过,华为的股份并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包括华为内部员工。天目新闻记者从一位接近华为的业内人士了解到,华为的配股资格和业绩有关,并且分红数量不一定和工龄成正比。
2021年华为雇员费用 图据华为2021年年度报告
除了华为这样的科技公司,互联网行业也是股份激励的主力军。
2021年7月14日,腾讯控股发布公告,根据股份奖励计划发行240.32万股新股,奖励不少于3300位员工。按照当天的收盘价计算,此次股份奖励总市值达到13.74亿港元,人均40万港元。
2022年2月24日,阿里巴巴披露2022财年第三季度业绩公告指出,该季度股权激励费用为97.76亿元,同比增长8%。
2022年3月24日,小米集团发布了自2018年上市以来针对员工的最大一次激励,向4931位员工授予约1.749亿股小米股票,人均52万港元。这笔激励计划的对象包括小米“创业者计划”第二期入选员工以及其他优秀员工,其中并不包括公司高管。
大厂的巨额分红和股权激励也让投资者们羡慕不已。其实,近年来在政策的引导下,现金分红逐渐成为A股上市公司的激励手段。
据《证券时报》报道,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日,沪深两市有1200多家公司公布了2021年度分配方案,分配方案中包含现金分红的有1000多家,有21家公司的分红金额超过100亿元。
其中,工商银行的分红金额位列第一,高达1045.34亿元;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分别位列2、3、4名,分红金额分别为910亿元、723.76亿元、650.6亿元;中国石化排名第5,分红金额也达到569亿元。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