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跟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空,却仿佛无法在同一个频道交流;他们不聋,却对声音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世界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如何表达;他们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孤独地“飘”在宇宙……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自闭症是什么?如何判断自己孩子是内向还是自闭症?自闭症患者如何干预治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专家带你走进这个特殊的群体。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三岁半男童内向又“暴力”
是叛逆还是……
豆豆(化名)今年三岁半,父母是新杭州人,大学毕业后就落户定居杭州,由于工作繁忙无暇照顾豆豆,豆豆父母在他四月龄时将他送回了江西农村老家,由豆豆奶奶抚养。
直到去年,豆豆三岁该上幼儿园了,父母决定将孩子带回杭州。豆豆妈妈刚把孩子接到身边的时候,就发现豆豆谁都不理睬,沉默寡言,并且喜欢窝在角落玩小汽车的轮子。
“唉,孩子不是从小带大的,果然跟我们不亲。”豆豆妈妈跟豆豆爸爸感慨。豆豆爸爸安慰妻子,孩子适应能力强,过阵子就亲了,“到时候,你别烦他话多就行。”
去年9月,豆豆在家附近的幼儿园入学了,豆豆妈妈发现孩子除了不亲近人之外,连说话都说不完整,比如,只会说“汽车”“书包”“佩奇”“妈妈”“爸爸”等词语,不会一整句话表达。
“我小时候讲话也晚。”每当豆豆妈妈发现孩子不同于同龄孩子的时候,豆豆爸爸总觉得豆豆妈妈是过多关注孩子成长以至于焦虑了。
“豆豆又在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了。”豆豆上幼儿园不足一个月,豆豆妈妈已经收到四五次来自老师的微信,多数是因为豆豆听不懂指令,比如别的小朋友想拉他一起去操场做操,喊他不应就会热情地去拉他,豆豆以为是要抢他手里的汽车,就会出手打人。
“豆豆在班里不合群,还特别爱哭闹。”除此之外,幼儿园老师经常告诉豆豆妈妈,豆豆太内向了,不喜欢跟别的小朋友玩,就喜欢坐在角落玩汽车轮子,或者低头玩自己衣服上的纽扣,“豆豆好像还有很严重的‘强迫症’。”幼儿园老师说,带小朋友去操场玩,回教室的路线会经常改变,而豆豆就认定一条路线,不随大队伍一起回教室,不管老师怎么叫都不应,就管自己走。
“豆豆妈妈,我们几位老师关注豆豆有段时间了,您不要介意,我们觉得孩子可能有点自闭症倾向,最好带孩子去医院看看,如果不是那最好。”今年开学,豆豆妈妈送孩子去幼儿园,园长找到豆豆妈妈表示,豆豆班上的几位老师结合豆豆去年一学期的行为表现很像自闭症,建议去医院看看。
自闭症无法治愈
早干预可帮孩子更有尊严地生活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呀?”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门诊,付广慧医师故作幼稚声调试图与豆豆交流,豆豆却一直盯着诊间桌子上的放就诊单的盒子,还试图伸手去拿盒子玩。
“豆豆,不要乱碰医生东西。”然而豆豆就跟没听到妈妈的呵斥一样,依旧按照自己的想法拿起了盒子玩。
“你是叫豆豆对吧?盒子借你玩,但是你要跟阿姨说什么?”付广慧医师再次尝试与豆豆交流,结果豆豆连头都不抬一下,眼睛也不看医生,就顾自己玩盒子。
经过ADOS专业量表诊断后,豆豆被诊断为自闭症(孤独症谱系障碍)。
据介绍,ADOS 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自闭症观察测试评估工具,通过观察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对材料的使用,评估儿童言语沟通、社交互动和想象能力,被称为自闭症诊断的金标准。
自闭症,又被称为孤独症,这是一种与遗传、感染与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激因素密切相关的神经发育性疾病,而它的遗传为多基因遗传,即可能是在一定的遗传倾向性下,环境因子导致诱发。
另外,孕妇在孕期感染过病毒,或者使用过抗癫痫类药物或酗酒,那么肚子里的孩子患孤独症的几率增大。该病发病率约为1%,目前医学上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没有有效根治的办法,所以孤独症症状往往伴随患者一生。
“虽然无法治愈,但尽早干预治疗会有些帮助。”付广慧医师表示,系统的发育行为学评估、针对性的训练以及行为矫正有助于促进儿童神经系统成熟、语言的交流和掌握人际互动技能,这种干预训练可以帮助孤独症孩子尽可能拥有有尊严、平等的生活。
“建议豆豆去社会上找专业的孤独症训练机构做训练。”付广慧医师安慰豆豆妈妈,陪孩子对抗自闭症是一辈子的事情,首先要从心里接受孩子的真实情况,然后勇敢去面对。
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胡少华
孩子内向要干预吗?
会是自闭症吗?
很多家长看到这里会担心,我家孩子也不爱说话,也不爱跟别的小朋友、陌生人交流,难不成也是自闭症。
精神卫生科主任胡少华主任医师表示,有些孩子的性格气质属于内向型,性格内向的孩子与自闭症孩子还是有明显区别的。比如内向的孩子只是不和陌生人亲近,而自闭症孩子与父母时常缺乏亲密感,对陌生人不亲近但也不感到害怕,存在社交障碍,并且有语言障碍。
但一旦孩子释放出“孤独”气质,父母不能大意了。因为自闭症的及时确诊与干预治疗,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有实质性的帮助。
胡少华主任表示,当孩子出现这些症状时,要警惕孩子是否得了自闭症——
一、和周围的人没有目光的接触,没有情感上的交流。比如大人去抱他的时候,表情僵硬,也不愿意与大人亲近,对父母没有亲情感和依赖感,与小朋友在一起,不会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交流,多数时间自己玩;
二、不会用语言去表述自己的需求,大多数情况下用哭泣、尖叫或者手势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比如想要什么东西,可能不说,可能会拉着家人的手去拿、去取。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差。比如不会用人称代词来表达,分不清“你、我、他”这些人称代词;
三、兴趣和行为刻板,比如说对于大多数孩子喜欢的一些玩具、活动、游戏都没有兴趣。喜欢日常的一些物品,比如说锅盖,轮胎,一些可以旋转的东西或者塑料瓶、木棍等,生活上要求刻板,比如吃什么菜,在某个时间段做什么事情,固定走某条线路等均有要求,不能有变动;
四、怀疑智力方面的异常。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