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神州大地春暖花开。3月5日,天目新闻、上游新闻携手云南春城晚报-开屏新闻、甘肃奔流新闻、陕西华商头条、山西日报、宁夏日报、江苏现代快报+、山东新黄河、内蒙古草原客户端等10省市自治区主流媒体,联动推出特别报道《江山如此多娇》,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览山河壮丽、品神州春色。
" 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
——2020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考察调研,步行察看汾河水治理及两岸生态保护等情况。
△ 俯瞰汾河 李伯鹏 / 摄
冬日暖阳下,太原长风桥下的水面上,大群白鹭在此栖息、觅食,时而轻盈翩飞,时而 " 亲吻 " 汾水。这些以前只会现身在湿地公园的 " 精灵 ",越来越多地来到城区水域 " 做客 ",与周围正在观赏拍摄的市民共同勾画出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山西视察,先后提出 " 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 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 " 等重要指示,为山西进一步加强汾河流域生态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了再现汾河昔日容颜,山西省全面推进以汾河为重点的 " 七河 " 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开启生态化、全流域、系统性治理的新探索。如今,汾河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水量丰起来,一泓清水入画来
作为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贯山西 6 市 29 县(区),绵延 716 公里,哺育着全省 1/4 的人口,被誉为山西的 " 母亲河 "。
然而,由于流域内开采过度、采砂排污,汾河的生态在曾经一段时期里遭到极大的破坏。"90 年代末期,未治理之前,汾河经常断流,河道就是一片乱石滩。" 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工程师王霞,对汾河水 20 年前的模样很是痛惜。
1998 年,随着汾河太原城区段生态修复治理一期工程正式启动,一场保护母亲河的战役在三晋大地全面打响。此后,山西省按照 " 两山七河一流域 " 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以汾河为重点的 " 七河 " 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为了让汾河水量丰起来,山西省探索建立汾河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机制,通过万家寨引黄工程、和川引水枢纽工程、北赵引黄连接段工程向汾河干流补水,努力让汾河重现 " 流水哗啦啦 " 的场景。
" 从 2000 年开始蓄水起,汾河太原城区段每年都会从汾河水库进行生态补水。" 王霞告诉记者。太原市汾河景区目前水域平均宽度 300 米,水面面积约 11.5 平方公里,蓄水总量约 3000 万立方米,相当于在城市中心设置了一座中型水库。这在国内北方城市是比较少见的。
△ 宁武县汾河两岸美景 冯晓磊 / 摄
来到汾河上游。在距汾河源头不到 20 公里的忻州市宁武县化北屯乡头马营村,流过上百公里的隧洞,远道而来的黄河水在此汇入汾河,数米宽的汾河径流陡然拓宽至数十米,汾河从涓涓细流变得翻滚跳跃。
据了解,自 2008 年至 2020 年,引黄工程已累计向汾河生态补水 17.21 亿立方米,促进了流域地下水位的回升,也提升了汾河水质。
以前期的不懈治理为基础,今年年初,山西省第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通过《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明确提出将对汾河流域水资源实行水量统一分配与调度。该条例将于 2022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对汾河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水质好起来,白鹭翩翩惹人爱
漫步太原市汾河湿地公园,一路向南不难看到,在长风桥附近的滩涂、祥云桥等城区水域,均有白鹭现身。鹭鸟等 165 种鸟类在这里安居扎营,是汾河水质提升的最好印证。
" 目前,汾河已经达到了Ⅴ类水质,局部的水域环境可以达到Ⅳ类到Ⅲ类水质。" 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宣传接待科负责人郭凡说。
然而,曾几何时,太原的水污染问题曾广受关注。汾河流经太原以及源于东、西两山的南沙河、虎峪河等 9 条边山支流治理前普遍存在河道垃圾遍布、污水横流等一系列问题,对汾河水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为此,太原市开展了 " 九河 " 综合治理工程,并于 2018 年全面完工,基本消除了建成区河道内的黑臭水体,使汾河水质不断提升。
忻州市宁武县管涔山脚下的东寨镇雷鸣寺泉,是蜿蜒 713 公里的汾河源头,这里同样织起了完备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网络。为了更好保护汾河源头,30 多年来宁武县大规模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和保护,全县汾河沿线累计关闭取缔了各类企业 511 个,减少污水排放 223 万吨,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 80 年代的 23.9% 提高到现在的 45.4%。
△ 汾河在万荣县汇入黄河 魏永平 / 摄
在汾河进入黄河的最后关口——运城市万荣县庙前村极目远眺,湿地水草丰茂,一片片芦苇随风飘摇。" 过去这里水质不好,很浑黄,这几年下游治理力度大,还通过湿地来净化水质。" 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志孝说,多位人大代表持续推动黄河、汾河生态保护,当地正在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流域生态修复。
从全省看,各地已建成 100 余座地表水跨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全流域跨县界水质自动监测站全覆盖。以汾河谷地为中心的地下水水位连续多年持续回升。2020 年,全省 58 个地表水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Ⅴ类,真正实现了 " 一泓清水入黄河 "。
风光美起来,两岸锦绣幸福长
20 余年生态治理接力,那条大河泛波、水韵悠悠的汾河逐渐回到人们的视线。如今,汾河奔流不息,河堤两岸逶迤蜿蜒,湿地植被生机盎然。
汾河生态修复治理四期工程的全面完成,让太原汾河景区形成了全长 43 公里的绿色生态长廊。漫步汾河," 汾河晚渡 " 景点如诗如画;全长 85 公里的滨河自行车道 " 彩带 " 一般掩映在绿树花草中,为全民健身带来活力;夜晚,遍布各景区的 8000 余盏灯饰与滨河东西路四条光带交相辉映,展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美景 ……
在忻州市静乐县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河水在阳光下闪烁着、流淌着,河面上不时有水鸟掠过,沼泽地里水草摇曳,丰茂的水草、朴素的野花与周边多姿的山峰遥相呼应,犹如一幅美丽的油画。
每到盛夏时节,稷山汾河国家湿地公园百亩荷花竞相开放,荷塘里,硕大的荷叶间,挺立着一株株娇艳的荷花,白里透粉,亭亭玉立,美景也吸引着当地居民前来游玩观赏。
△ 临汾汾河文化生态景区 苏亚兵 / 摄
黄昏下的临汾市汾河文化生态景区,则是一幅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的美景,静静流淌的汾河水面宽阔、水质清澈,不时展翅飞起的白鹭和划过水面的野鸭,给汾河增添了几分生机。
" 治理后的汾河真是太美了,河水丰沛,鱼虾游弋,每天走在这里,我的心情都格外畅快,你看随手一拍都是大片!" 喝着汾河水长大的郭保忠,对汾河充满了感情。" 春有百花争艳,夏有碧水长流,秋有水鸟栖息,冬有冰雪美景,一年四季都美不胜收,我们太幸福了!" 他激动地说。
河之兴,人之福。山西民歌《人说山西好风光》里曾传唱:" 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 ……" 当走在太原市汾河景区,看着宽阔的汾河水波光粼粼,两岸绿草茵茵,水上的舟艇轻轻划过,一群白鹭在河边嬉戏,你一定会感叹,歌里的好风光正在眼前。
山西日报新媒体记者 张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