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链计划 图源:新华网
近日,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近日罕见地以照会方式,向联合国秘书长通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发射的星链卫星今年先后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迫使中国空间站不得不采取预防性碰撞规避控制。
马斯克力推的星链计划,再因负面消息引起热议。如今的星链已盘旋在地球上空,几乎遍布每一角落,但安全隐患也暴露无遗。这项号称为全人类谋福祉的计划究竟是人类福音,还是噩梦一场?
在太空疯狂“圈地” 起底星链背后的庞大产业
2015年,SpaceX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提出了一项疯狂的计划,要建立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宽带互联网系统”,让全人类都能用到经济实惠且速度很快的互联网,该计划的实施需要借助由大量卫星组成的“星链”网络,也被称为星链计划。
根据太空新闻网报道,SpaceX原计划在2025年之前向三个绕地轨道上铺设共计1.2万颗星链卫星,2019年,公司又提交了新一批卫星的频率申请,将数量定为4.2万颗。从2019年首批60颗星链卫星送入轨道,截至2021年11月,星链发射了889颗卫星,累计已发射1844颗卫星。
按照马斯克的设想,星链计划将通过大量低轨卫星对全球实现完整覆盖,在网速方面,星链提供至少1Gbps/秒的宽带服务,这个速度是目前家庭宽带的5-10倍,和最高可达23Gbps/秒的超高速宽带网络。届时,消费者只需要购买Space X的终端设备,每个月花费几十美元,就可享受这一网络。
据星链官网介绍,星链正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在海外业务方面,星链与亚洲、欧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多个国家展开了卫星互联网合作,旨在向当地网络无法覆盖的地区提供卫星宽带服务,目前星链已向近20个国家/地区提供互联网服务。除此以外,星链也与军方联系密切,美国军方在微型天线领域、极地军事通讯方面都有与其合作的意向。
今年,马斯克曾透露星链计划的总投资将高达百亿美元。虽然投入庞大,但马斯克曾在2021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表示,只要拿下全球通信市场的5%,每年的收入就能超过500亿美元。
如今,各国均在试图抢占低轨卫星轨道和频率的先机,太空“圈地运动”进入白热化。计划发射4.2万块颗卫星的马斯克,其抢占轨道资源的野心不言而喻。
资本的迅速扩张,也让马斯克的“野心”浮出水面。实际上,星链计划只是他太空科技商业布局的一个场景。马斯克曾公开表示,以星链计划为标志的通信基础设施、太空旅游、太空采矿等衍生服务都有的巨大利润。据美国商务部估计,太空市场的价值已达3250亿美元,20年后可能会超过1.5万亿美元。
SpaceX 航天器回收平台 图源:新华网
“撞车”事故频频 星链计划是福是祸?
这个庞大的“星链帝国”背后,一面是马斯克急剧膨胀的商业版图,另一面,星链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空间秩序。根据中方通报,星链卫星两次危险靠近中国空间站。在今年7月1日和10月21日,2颗卫星主动降低轨道高度,逼近“天和”核心舱,以致于中国空间站不得不进行“紧急避险”。
更让人揪心的是,根据中方提供的信息,美国卫星先后两次危险接近时,神舟十二号和十三号航天员成员组就在空间站上,这意味着中国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也受到直接威胁。
这并非星链卫星首次出现碰撞风险。据太空新闻网,星链卫星号称配备有自动避碰系统,可以跟踪在轨碎片和航天器并自动回避,但该系统已经多次失效。2019年,星链-44卫星与欧洲航天局的“风神”地球观测卫星也曾出现碰撞风险。
今年8月,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宇航研究小组负责人休·刘易斯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SpaceX公司的星链卫星每个星期涉及大约1600起航天器接近事件;除去星链卫星彼此间的接近,这1600次中有500次都是星链和其他航天器的接近,甚至包括两者在小于1公里的距离之间飞过的情况。
除此以外,星链计划的卫星还占用了大量的太空资源。根据国际电信联盟规定,虽然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是全人类共有的资源,但获取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主要通过“先登先占”和“先协调,后使用”等原则。目前,在一些卫星趋于饱和的特定太空轨道,各国卫星之间出现“撞车”的情况已时有发生。
据美国卫星工业协会2020年的预测,到2029年,在轨的商业航天器数量将超100000个,数以百计的卫星还存在回收难题。为了节省成本,星链卫星的服役时间有限,通常只有3-5年寿命,这意味着未来每年都将有数以百计的卫星退役。尽管SpaceX承诺这些卫星具有自动降轨坠入大气层焚毁的功能,但意外时有发生。
星链计划还给国际带来了军事威胁。星链计划如今早已不再是单纯的通讯卫星,它与美国军方建立了紧密联系。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2019年3月,美国空军向SpaceX公司授出价值2800万美元合同,要求其在3年时间内,对“星链”开展军事服务演示验证。2019年11月,美空军对“星链”进行了早期的低轨技术验证试验,其中包括卫星和美国空军战斗机的天线阵列进行直接互联的试验。
根据这次中方照会,中方请联合国秘书长将相关情况周知《外空条约》各缔约国,并提请各缔约国注意,根据《外空条约》第 6 条的规定,要求各缔约国对其(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非政府的团体组织)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所从事的活动,要承担国际责任。
实际上,目前国际上还没有权威的机构能够对SpaceX公司的行为做出规范,如何规避与预防“太空撞车”仍是国际难题。面对如今的太空“圈地运动”,和盲目扩张的“宇宙霸权”,亟待权威机构来监管。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