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地方,明明就在上海,人们出趟门却都爱说“我去上海了”,这里就是崇明。崇明离上海有多远?大概就是“我住崇明,女朋友住浦东,约会一趟高速过路费要100元”。在很多上海人心中,崇明是外地一样的存在。而现在,这一情况正在改变。
11月23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消息,“沪渝蓉沿江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可行性研究报告”近日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这条高铁途经8市26县(区),当中包括一个全新的高铁站——崇明站。
北沿江高铁走向示意图 图片来源: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
沪渝蓉沿江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是国家“八纵八横” 之沿江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建起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因地理位置偏僻发展滞后的崇明岛,将如何搭上长三角城市群的“顺风车”起飞?
“洼地”崇明 终于迎来了交通的春天
崇明位于长三角入海口,是我国第三大岛,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的美称。可是,四面环海的独特位置,也阻隔了崇明与外界的联系。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极度不便,是崇明现阶段发展的直接阻碍。
正如段子里吐槽的那样,现阶段,如果不坐船,从崇明到上海市区只有一条路,就是走长江大桥和长江隧道,过路费单程50元,要是见一趟女朋友,来往确实要100元。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提上日程,崇明这片“上海洼地”终于引起了重视,“岛民”迎来的第一个好消息,就是崇明要修地铁了。根据申通集团的消息,轨交崇明线已经于今年开工,它连接起上海中心城区和长兴、崇明两岛,全长43公里,成为上海地铁第一次以全地下形式两次穿越长江口的线路。建成后,从上海市区9号线终点站金吉路到崇明岛上的裕安路站,只要半个小时左右。
而此次沪渝蓉沿江高铁的批复,则进一步把崇明和江苏、安徽连接了起来。这条铁路起自上海市新建上海宝山站,经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南京市及安徽省滁州市、合肥市,接入既有合肥南站,相当于直接把崇明纳入了长三角城际铁路网。从交通上来说,未来的崇明不但接入了上海都市圈,还接入了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主要城市群。
“乡下”一般的农业岛 搭上长三角及自贸区产业快车
除了被看作“外地”,崇明还总被调侃为“乡下”。受制于交通,崇明的产业一直以农业为主。许多“岛民”都做着卖崇明土特产的小生意。岛上生活安逸,一到晚上9点街上基本就没什么人了,与隔岸相望的繁华大上海形成鲜明的对比。
农业是崇明的主导产业 图片来源:崇明区人民政府官网
安逸质朴的小岛像一把双刃剑,喜欢这种氛围的人将之称为“最后的家园”,也有许多年轻人认为岛上就业机会太少、发展前景不大,选择离开家乡,到上海中心城区寻求发展机遇。也因此,崇明岛的人口一直处于“稀稀落落”的状态。
不过,高铁与轨道交通打通后,崇明岛的生态优势将进一步迸发,以往的劣势也将扭转。正如有一句话讲得那样: “只要融入长三角经济体系,经济都不会太差”。
首先,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崇明,确实可以称得上工业发达、城市化程度高的长三角地区“最后的家园”,这里像一片原生态的“处女地”,保留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朴素生活状态。也难怪每到节假日,通达崇明的长江大桥和长江隧道总是处于拥堵,足以说明长三角都市人对这种生活的极大向往和需求。沿江高铁首先促进的,就是崇明的旅游业。
崇明已经看到了这种机遇。今年第十届花博会的顺利举办,就像一支美丽的预告片,预示着崇明生态旅游的巨大前景。依托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崇明现在的渔业、园艺、鲜花产业,已经与生态旅游、全域旅游结合在了一起,初步构架起“生态+”的产业氛围,等高铁一通,这种生态创造财富的效应将更加明显,进而带动就业和人才返乡。
今年,崇明举办了第十届花博会 图片来源:解放日报
更重要的是,沿江高铁开通后,将大大缩小崇明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尤其是外高桥保税区的距离,成为外高桥保税区的一大延伸地。
要知道,最新排名显示,外高桥保税区的经济规模在上海所有开发区中排名第一。可是,自上世纪90年代起势头就很足的外高桥,近年来的发展也显出疲软态势,主要就是因为土地不足。
在浦东,经济开发开放有四架马车——陆家嘴、张江、金桥、外高桥。近几年,陆家嘴开始向北滨江延伸,张江开始南扩,把周浦、康桥纳入其中,唯独金桥、外高桥,面临着土地尴尬。
崇明的交通发展起来后,无疑是给金桥-外高桥区块的产业转移、人才置业提供了广泛的空间。这给崇明提供了除农业、生态、文旅之外的全新方向——崇明已经提出要打造智慧岛,发展绿色科技。届时,被调侃为“乡下”的崇明,将有可能成为国际化科研基地和高端人才的承接地,崇明的未来,指日可待。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