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次拍摄过马蒂斯的油画,他的肖像画的线条就是极其和谐、流畅的。而敦煌7世纪的丝绸彩绘就已具备了如此精湛的技艺,简直就是一个神话。”俄罗斯冬宫摄影师弗拉基米尔·捷列别宁,这位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丛书拍摄冬宫的敦煌藏品之后,对采访他的记者这样感叹到。
7世纪的敦煌丝绸画的中国画匠们的运笔可以和1200多年后的欧美大画家马蒂斯相媲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项目负责人们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我们需要一部中国绘画史,重新告诉世界中国绘画的的地位。
从2005年6月8日,第一次汇报了想要汇编两岸故宫宋画藏品的建议开始,16年过去了,这个由“中国绘画最高峰”的宋画发端引出的全球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种藏品收录最全、图像记录最真、印制质量最精、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绘画图像文献即将收官。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国宝绘画的展示墙 记者 尉洁婷 摄
一个绘画系列和一座博物馆
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开馆新闻中,有这样一段背景介绍: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的建设,最早要追溯到2007年12月。当时学校得知,普林斯顿大学著名的艺术史家方闻先生有在国内发展艺术与考古学科的愿望,时任浙江大学相关领导随即去了美国,与方闻先生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2008年春天,方闻先生出席了学校的“艺术史与考古研究中心和学科建设讨论会”,为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建设选址、规划。2009年,这一倡议在学校获得通过。2011年5月22日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奠基,并于次年11月5日开工建设。
国内这么多的大学为什么浙大吸引了方闻先生?因为《宋画全集》。
方闻先生得知浙江大学出版社正在做《宋画全集》,通过朋友的关系了解宋画的项目,进而联系上了当时的浙江大学相关负责人。
在这次“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的核心展厅前,就有方闻先生的一段话。
“我相信,浙江大学《明画全集》的出版,必将大大提升学生和一般命中对视觉艺术欣赏和研究的水准,从而推动中国文化的当代复兴。这是吾等海外游子有所期待的。”
“大系”开展,愿如您期。
《千里江山图》调色版 记者 尉洁婷摄
“纸寿千年”:要不要打开《千里江山图》?
在大系的核心展厅,有一面高高的展墙,把国内国外支持大系拍摄的博物馆一一列出,在大系的概览一册中也用了很大的篇幅把作品藏地的博物馆、美术馆一一列出——这不仅是为大系藏品背书,更是大系对参与的文博机构的一次致敬。
对于这些文博机构来说,“保护好文物”是他们的天职。
大系需要进行的高清拍摄会不会对文物有所损伤?“纸寿千年、绢寿八百”,这些珍贵的绘画作品是否经得起这番折腾?
17年了,自从解放后被国家从民间回购后,北宋天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在故宫博物院入库后就没有被打开过。
要不要打开一级文物《千里江山图》进行拍摄?画上的矿物质打开之后会不会受损?
故宫博物院感到十分为难,在经过多方多轮的专家讨论之后,最终一个理由说服了全场:近20年没打开了,是时候看看画作是否依旧。
10米长卷渐次展开,幸好青绿依旧在。
而现在,我们又多了一重安心,因为大系记录下了。
国宝珍品单元金章宗的收藏 记者 尉洁婷 摄
千年著录:国宝重聚
《宣和画谱》是北宋徽宗宣和年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绘画作品的著录著作;《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著录了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的著录文献——因为有这两本目录,我们知道,能入皇帝“法眼”的宋画有6396件,而《石渠宝笈》更是“我国书画著录史上集大成者的旷古巨著”。
在大系展览的国宝珍品展区,你可以感受到收藏名画是很多帝王的共同爱好。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和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五代后梁画家荆浩的《匡庐图》很可能是南宋高宗派人从宋金边境买回来的;而金章宗则收藏了宋徽宗的《摹张萱捣练图》《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之后你还能看到乾隆收藏的宋摹本的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
盛世可修典,但名画的命运却往往曲折。
清代乾隆帝曾经把最爱的这4幅名画珍藏于故宫建福宫的静怡轩中: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现存于大英博物馆)、宋代李公麟的《蜀川图》(现存于美国佛利尔·赛克勒美术馆)、宋代佚名画家的《九歌图卷》(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宋代李氏的《潇湘卧游图》(现存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可惜如今在故宫我们无缘一次看齐“四美”,但在大系展上你起码可以一睹“四美”重聚的高清版。
在大系展上,还有很多这样跨越了时空的重聚,很多因为文物买卖被迫离散分割的画作以这种方式重聚:《仿周公矩宫中图》、《睢阳五老图》、《五百罗汉图》……
盛世修典,国宝盼重聚。
王蒙的三幅《花溪渔隐》图 记者 尉洁婷 摄
“同题作画”难倒了谁?
在大系展的国光新辉板块,有些非常有意思的展陈设计。譬如将同主题的画放在一起,甚至将真伪难辨的名画放在一起,同一题目不同类型的画放在一起等等有趣的设计。
在绘画中临和摹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大系展中,有两幅《文会图》被并列放在了一起,一幅是是唐人所作的,另一幅则是宋徽宗所画——两幅画相似到可以玩“找茬”游戏;
还有三幅几乎也是一模一样的元代王蒙的《花溪渔隐》图,“肯定有真的,但不可能都是真的”;
同样有三幅的同题作品却可能都是真的——明代陈洪绥的《右军笼鹅图》恰好有浙版(浙江省博物馆)、川版(四川博物院)、粤版(广东省博物馆)三个版本;
还有清代著名的宫廷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的《竹荫西狑图》,几乎一模一样的猎犬图却是分别在绢本和纸本上作的不同画作;
还有宋代的王诜的传世名画《烟江叠嶂图》其实有2个版本:水墨山水版和青绿山水版,水墨山水版上有苏轼与王诜的唱和诗四首,而青绿山水版则让宋徽宗题写标题“王诜烟江叠嶂图”;
同样你还能看到都叫《洛神赋》的4幅画;同样都是唐代宰相韩滉的《五牛图》——古代画家们是如何“同题作画”的?不妨去看展吧。
董源的7幅现存于世的画作 记者 尉洁婷 摄
那些有趣画家留下的“悬案”
在1999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曾经邀请组织了一次学术研讨,成为了艺术史上的著名的“世纪之争”——馆藏的五代南唐画家董源的《溪岸图》到底是不是真的?
“在这次研讨会上,学者们的主要意见截然分成两派。高居翰、古原宏申,还有李雪曼认为这是一件赝品,而且是20世纪的赝品,高居翰甚至肯定作伪人是张大千。以方闻、何慕文为代表的大都会博物馆专家,以及与会的中国大陆专家,认为《溪岸图》是一件董源风格的、至少是北宋风格的古代绘画。”
但其实这已经是最接近董源真画的一幅画了——毕竟董源现存于世的画作只有7幅,只有这一幅有董源的名款。
到底是不是董源的画,你倒是可以在大系展的董源专属7画展示墙前去找找答案看。
还有清代的石溪,也有自己专属的一面墙的画作,他的画主题不一样,《群山烟雾图》《山水图》《清荫论道图》等等,但有意思的是这些画的题跋风格统一不说,落款竟然是同一天?
这到底是是别人的伪作,还是石溪“先作画再集中盖章”的风格?现在也不得而知了。
元代的黄公望最著名的画自然是国宝级的《富春山居图》,但在生物学家看来,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芙蓉锦鸡图》却更有价值——这幅画忠实地记录了一只900年前的杂交鸡。
还有很多有趣的画,看展时记得扫一扫画旁的二维码。
敦煌57窟里的“最美菩萨”记者 尉洁婷 摄
世界上最早的星座图和敦煌的“最美菩萨”
在第三展厅的“观无尽藏”板块,是敦煌藏经洞与黑水城绘画的藏品。敦煌的魅力已经不用赘述,在大系展上,你可以看到很多来自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馆藏绘画,宗教风格的绘画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在这个展厅,有一整面的敦煌25窟的壁画,依据《弥勒下生成佛经》绘制而成,复杂的构图、丰富的人物、鲜明的颜色,会让人“大为震撼”。
在这里你还能看到世界上最早的星图——3米多长的《敦煌星图》,现存于大英图书馆,大约绘制于唐中宗时期。
而这个展厅最大的亮点就是3D数字打印组装而成的57窟复制窟——还原到什么程度呢?你进门时都可以触摸到洞窟门上裸露的秸秆的茎秆。
而这座洞窟里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就是被誉为“最美菩萨”的57窟右侧的观音菩萨壁画。
在这个高度还原的复制窟里,你可以超近距离地欣赏这个最美菩萨。
数字化佛光寺视听展厅 记者 尉洁婷 摄
留一个考题:你能了解佛光寺到几成?
数字化应该是绘画大系最大的技术支持。绘画的数字化不仅是纤毫毕现地记录下画作,未来或许还能打开更多研究的可能——就像欧美通过X射线来判断伦勃朗画作的真伪。
而在大系展的最后一个展厅,看起来似乎和绘画大系并无多大关联,但其实是对数字化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上更庞大的探索和实践。
“无界之境——佛光寺建筑、彩塑、壁画数字化成果”是浙大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一个重要项目,而这次展示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的数字化,可以帮助我们由浅入深、多层次多方面地去了解一个庞大的文化遗产。
为什么是佛光寺?
因为它的东大殿是中国现存唯一的一座唐代殿堂式木质建筑,它是梁思成从敦煌壁画“五台山图”中分析找出的第一座唐代殿堂式建筑,它是也是梁思成发表的最后一篇古建筑调查报告,它是1937年这样的动乱时期中国现代学术和文化精神的不辍之光……
“工作至苦。我们早晚攀登工作,或爬入顶内,与蝙蝠臭虫为伍,或爬到殿中构架上,俯仰细量,探索惟恐不周到,因为那时我们深怕机缘难得,重游不是容易的,这次图录若不详尽,恐怕会辜负古人的匠心的。”
——梁思成《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发表于1944年《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对于佛光寺,你尽可以在这个数字展厅里寻找它的魅力。
感谢那些成就了《大系》的人们,千年丹青,盛世修典。
展览信息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
展览日期:2021年11月2日起
展览地点: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一楼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 (周一闭馆,节假日另行通知)
参观预约:请提前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参观预约。
为了让观众收获更多体验,加深对展览的了解和感受,浙大艺博馆在展览期间将推出相关主题讲座和艺博体验工作坊等活动,详见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盛世修典”小程序,可线上了解“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相关内容。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