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同质化竞争激烈,许多慢综N代播放量大大下滑,成为“一群人的尴尬现场”,甚至被质疑“剧本痕迹太过明显”。
而正在热播的《你好生活3》,目前豆瓣8.6高分,B站评分更是高达9.8分。很多网友们说它“神仙综艺”“央视出品,必属精品”。撒贝宁和尼格买提更是贡献了不少互怼的名场面。
豆瓣评分截图
这款由中央广电总台综艺频道、央视网联合推出的生活纪实类真人秀,不用花里胡哨的套路,不搞虚张声势的排场,不玩故作深沉的剧本,用简单原始的方式记录一群人一天的生活点滴。从给山区小朋友们上课,到为老奶奶装修房子,从套上靴子下田插秧,到重走红军长征之路,《你好生活3》将很多生活片段搬上荧幕,节奏舒缓,氛围温馨,细节真实可感。
《你好生活》海报
选址
重视人文关怀,兼具自然风光
《你好生活》第二季截图
《你好生活3》将拍摄地定在了贵州、海南和北京三地,如此迥异而各具特色的三座城市,也将呈现出迥异的自然人文风光。
其实,在第二季中,撒贝宁就曾说:“下一季我想去有人的地方,哪里有人哪里就有风景。”
因而,与前两季不同,《你好生活3》淡化了对自然景致的描绘,将镜头聚焦于日常生活,更加注重呈现烟火气。
比如在第三期节目里,撒贝宁就用手机拍到了一个农村孩子的生活画面:犯错的孩子被妈妈拿棍子教育,光着脚丫从家里跑出来,边哭边回头看身后追来的妈妈。
不经加工、原汁原味的生活,让网友更有沉浸感,也能体会不同的人生故事。
虽然山水风光占比有所下降,但呈现出的镜头仍然带给人舒缓的松弛感。
《你好生活》第三季截图
节目中,不时显现的山林、美景等不经意的“留白”镜头让我们加深了对美丽中国的印象,也为观众一步步地提供了思考与消化的空间,于自然的过渡中引导着思维的发散。
选“人”
活宝小尼小撒,无敌“Sunny”组合
撒贝宁同尼格买提组成“Sunny”组合
如果说“址”是故事展开的背景,那么“人”便是叙述故事的主角。
不同于直接的感官刺激,观众对慢综艺的口味往往更加苛刻——人们向往的生活是“与熟悉人做快乐事”,自然少不了亲密关系陪伴。谁也不愿意看到一群陌生人的客气式社交,慢综对常驻嘉宾的要求比其他节目更为严格。
作为这个系列的制作人和总导演,尼格买提也在请人上花了诸多心思。第一季请来乐孙艺洲和董力,虽然养眼,但也被网友提意见说“彼此间火花不足”。第二季节目组让撒贝宁同尼格买提组成“Sunny”组合,两人彼此间的“互损式”互动让节目录制笑声不断,这一组合也自然延续到《你好生活3》中。
比如,撒贝宁为了展现武汉人有多爱吃热干面,开玩笑称武汉大妈边跳广场舞边吃热干面。
尼格买提立即理智地站出来,让大家只信撒贝宁的前半句话,“后半句话都是胡扯”。撒贝宁则直接怼回去“尼格买提做的菜很难吃”。
撒贝宁同尼格买提互怼
两人“小学生”式的打闹让大家哭笑不得,倪萍老师更是直言“你们俩就从早打到晚也不嫌累”。
倪萍
除了“Sunny”组合,《你好生活3》的访客们也都自带笑点。比如自称很爱聊天、却在录制过程中经常“闷葫芦”的毛不易,大清早起来带领大家做健身操、活力满满的惠英红……相熟的伙伴聚在一起玩乐打闹,这才是生活啊。
选“题”
深入平淡生活,思考生活本质
节目截图
对于慢综艺而言,最大的争议就是“真人秀”;真实程度不高,反而是越看越“秀”。白开水式的平铺直叙没有记忆点,故意制造矛盾进行炒作也已经被厌烦,能在欢声笑语中进行深层次输出成了这类节目的“生产法则”。
《你好生活3》正是实现了个性化的治愈系表达,就地取材,原汁原味,以平等坦诚的姿态向网生群体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第三期节目,在好朋友们的露天饭桌上拉开帷幕。贵州遵义山村人家的大院里,大家支起了桌子,喝着原汁原味的豆浆,聊起了一个细思极恐的话题——“没有手机,你能在这个山村里待多久?”撒贝宁则表示自己能够待两周,而尼格买提却表示自己最多待一周,但是只要熬过去,就会习惯,就能一直待着。
第四期节目则从红军长征路聊到了生态保护长征路。大家在寻找泉水源头的山路上,听当地小伙讲述当年红军在贵州用晒稻谷的席子做成大炮击退敌军的故事,身临其境体会红军远征的艰难。
节目截图
而看到亭子外退耕还林后的郁郁葱葱,大家又聊到今日的地球保护,曾经无序的发展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如今一点一点的改变虽然不易但也应坚持;惠英红还聊起了广州街头跑到路上的小鹿,或许保护地球实际上才是保护人类自己。
节目截图
纵观《你好生活3》,不难发现它就是以这样轻松而随性的方式,润物无声地记录着日常生活。
每一期的节目都起了一个颇具哲思的小标题,通过嘉宾们有趣的行动,让更多人关注到以往鲜少关注的“细微之处”。
节目用平等的姿态、以最真实的一面跟观众交流,传达出生活的理念。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