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尤利西斯》出版一百周年。译林出版社推出了萧乾、文洁若翻译版本的百年纪念版,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华语世界的第三个译本——刘象愚全译本,促使《尤利西斯》再一次成为文化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如果说,莎士比亚是古典文学的巅峰,那么乔伊斯便是打开现代文学的钥匙。乔伊斯的作品塑造了20世纪的文学面貌,深深影响了海明威、福克纳、茨威格、庞德等文学巨匠的创作。
作为乔伊斯文学功力集大成的代表之作,《尤利西斯》将革故鼎新的现代主义观念和技巧发挥到了极致。但这本书问世百年以来,却因为晦涩难读而鲜有人读懂。近日,译林出版社邀请著名作家孙甘露先生,著名乔伊斯研究专家、翻译家戴从容老师,中世纪美学专家、爱尔兰研究专家包慧怡老师,作家、著名书评人云也退先生四人在上海朵云书院畅谈乔伊斯,探究一百年过去了,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尤利西斯》?
詹姆斯·乔伊斯
不仅是意识流开山鼻祖
更开启了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写作
《尤利西斯》被称为“意识流小说”的开山鼻祖,这部长达千页的作品讲的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都柏林市民于1904年6月16日这一天18小时内在都柏林游荡的经历,整部作品参照古希腊史诗《奥德赛》的架构,把都柏林人利奥波·布卢姆的一日游荡比作奥德修斯的十年漂泊。
《尤利西斯》具有迷宫般的、万花筒般的结构,融史诗、神话、民间传说、音乐、艺术、哲学、宗教、历史、心理学、自然科学为一体,形成了百科全书般的渊博。在叙事模式上,对现代英语采取了革命性的颠覆立场,书中的许多语法、句式、词语都突破了传统小说样式,创造了大量的新词新字、夹杂着大量的俗语、俚语、外来语、双关语和文字游戏,大大增加了陌生感与艰涩感。
针对于乔伊斯的写作方式,戴从容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写作”这个概念,认为它在小说领域中开启了一种新的模式。在她看来,阅读乔伊斯其实就是阅读文化。“小说是要把我们带入生活,代入真实的世界,而不是逃避到一个虚构的世界。因而小说是一面镜子,文学是一面镜子,乔伊斯的作品是《爱丽丝镜中世界漫游记 》中的那面镜子,融合各种语言中的词要素组合,中文、梵文、拉丁语,甚至是他自造的词,我们应该从中读出这样的文化融合,以及这种融合所形成的意义。”
作家、著名书评人云也退则认为乔伊斯这种碎片式的特殊写作方式提示了,除了新科学架构的“正确”的科学事实以外,还有别的东西存在,还有别的思维方式存在,还有别的理解世界的角度存在。“《尤利西斯》不是维基百科的百科全书,是融汇了各个语言的各个文化系统认知之后,重新创造的一种百科全书。”
《尤利西斯》典藏版 译林出版社 萧乾 文洁若/译(第一个中文译本)
人人都是布卢姆
通过《尤利西斯》认识你自己
为纪念《尤利西斯》,爱尔兰人把每年的6月16日定为“布卢姆日”,这是爱尔兰仅次于国庆日的重大节日。这一天,爱尔兰市民会走街串巷,重走布卢姆游荡的线路,接力朗读书中的片段,喝一杯詹姆森威士忌,吃一块奶酪面包,重温书中的经典场景。
不过在包慧怡眼中,《尤利西斯》不仅是文体的漫游,地理意义上的漫游,也是人体的漫游(乔伊斯甚至把每一章都对应了一种器官),心灵的漫游。
奥德修斯十年归家,本身就是一个漫游者,以《奥德赛》为框架的《尤利西斯》也是对于奥德修斯这个人本身的映射。包慧怡认为,《尤利西斯》中有三个主人公,也有可能有第四个主人公,就是读者。乔伊斯要求读者加入到多路途的漫游当中,邀请每个读者检视自己,检视生而为人意味着什么,我们拥有身体意味着什么,我们作为20世纪使用语言的人意味着什么?
“在这个意义上,人人都是奥德修斯,人人都是布卢姆。”
《尤利西斯》 人民文学出版社 金隄/译(第二个中文译本)
在包慧怡看来,尽管在阅读的初期,大家可能会把布卢姆评价为中下阶级平庸主义,但其实布卢姆远远超越这一切,“他身上有每个人追求的人性的宏大或者崇高,也有我们身上极其卑琐的东西。乔伊斯的可贵之处,在于把所有的美颜滤镜撤掉,并且邀请大家一起撤掉自己的滤镜,看看你被正视时的样子,正视一个活在那样一个年代里的人。”
包慧怡指出,正是在这一点上,《尤利西斯》做到了普适性。“我想这是为什么一百年后大家还在讨论他,一百年还在阅读它的原因。我们走进这位作家打开的一个迷宫,一个物理的迷宫,更多的是一个心灵的迷宫,这个迷宫的谜面就是认识你自己。”
问世百年来没几个人能看懂
普通读者该如何“打开”《尤利西斯》?
乔伊斯曾经说过:“我在《尤利西斯》里藏的谜,够学者忙活一百年。”如今,一百年过去了,学者们仍然在面红耳赤地争论《尤利西斯》中的谜题,在所有的文学类学术论文中,关于《尤利西斯》的论文数量仅次于莎士比亚作品。《尤利西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普通读者该如何“打开”《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上海译文出版社 刘象愚/译(第三个中文译本)
戴从容表示,乔伊斯的作品可以面向研究者,也可以面向普通读者。“即便并不知道背后的爱尔兰历史和典故,但是因为他塑造的文学的印象极其逼真,极其具有感受力,因而还是会心有所感。乔伊斯的语言的表达力极强,完全是一个诗人的表达力,不是简单小说家的表达力。如果要是做简单的阅读,不理会注释,也是可以的,那个时候可以直接感受,生命、城市,时间和空间在作品当中的流动。”
如果想要更加深入这部“百科全书”,她建议读者,那要做一些准备——第一,要打开自己,不要想象这是一部深奥的小说,《尤利西斯》绝对不应该是被意识流概念所框住的,他的意识流写法,差不多在前面7章已经探索完,后面文体的狂欢,专门的文学研究者也未必能完全打开;第二,乔伊斯是自己一步一步深入的,比如说在《都柏林人》中,他把都柏林城市给你呈现出来,然后在《一位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把他对人生命运,对社会、家庭等思考放到作品里去,不妨把他前面的作品读一读。
在著名作家孙甘露眼中,乔伊斯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多面体的,有英雄气质又很世俗的人。“如果要中国读者把《尤利西斯》纯粹当故事来看是非常困难的,但这部书实际上却能帮助我们建立一种视野,同时形成一种关照,你可以再回头来看日常阅读的这些东西,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
“所以不要设限,我们不是乔伊斯的研究者,不是写一篇论文,我们是抱着认识新世界的想法去读的。”孙甘露说。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