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9日发布报告,称在未来几十年里全球所有地区都将面临气候变化加剧的考验,暖季将变得更长,冷季将更短,同时极端高温等极端天气将变得更加频繁,对农业和人体健康带来更大挑战。
什么是极端天气?它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哪些影响?人类该如何应对?本期《天目书单》就来带大家看一看。
什么是极端天气?
天气和呼吸一样,与人类时刻相伴。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天气似乎变得更加疯狂,从高温热浪到暴雨洪水,近年来,世界多地遭遇罕见极端天气。
什么是超级单体雷暴?龙卷风是如何形成的?闪电的威力有多大?
《极端天气》一书以惊人丰富的细节以及海量的高清图片,描绘并检视了这个星球上最具破坏力的各种灾害,包括空气质量恶化、热浪、寒潮、暴雨、暴雪、冰雹、沙尘暴、飓风、龙卷风、洪水、干旱、山火、火山爆发及全球变暖,并以真实的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为线索,解释了整个气象系统的运作方式。
本书作者H·迈克尔·莫吉尔从事气象学相关研究已有30余年,是获准注册的气象顾问,在天气及气候方面著作颇丰,有多部作品出版,也曾是美国《探索频道》和《天气指南》栏目的顾问。
它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哪些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必然趋势。但我们中很少有人会问:“全球气候变暖之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
气候变暖,关系到漫长的未来,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排放出来的温室气体的影响范围绝对不只是一两百年,而是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十万年后的地球》一书中援引大量最新、最具爆炸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带领公众去探索十万年后地球的生态环境。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并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气候变暖所引发的最糟后果是海水酸化、海洋生物灭绝、气候鞭尾效应(全球气温骤然飙升后缓步下降,进入长期的冷却过程,直至回复到工业革命之前的温度)等现象。
普通人很难理解人类短短几百年之内的作为对未来的地球生态到底能产生何种深刻的影响。基于此点,从愈演愈烈的碳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的窘迫问题出发,切入对生态与文明间复杂关系的思考,就显得富有意义。
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是谁?
是环境的变化诱发了极端天气的发生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联合国报告指出,全球变暖每加剧一点,极端天气出现的几率就会增加一些。
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耶鲁大学博士后邱林长期从事二氧化碳减排研究和实践工作,在他看来,尽管仍存在争议,目前人类工业活动所导致的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已被普遍认为是造成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
为了向更多普通老百姓相关知识,他创作了科普小说《我是碳》,通过采取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气候变化的核心元素——碳的历险故事,让读者在故事中反思:相对于地球的寿命来说,人类的历史很短暂,却对地球和气候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作为今天地球的主人,我们应该为应对气候变化做些什么?
人类该如何应对?
联合国发布的报告强调,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能够持续且大幅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新作《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一书中提出,实现零碳排放的关键在于,让清洁能源变得跟化石燃料一样廉价和可靠,为产生温室气体排放的活动寻找解决方案,即生产和制造、电力生产与存储、种植和养殖、交通运输以及取暖和制冷五大领域,这一切离不开大规模的技术创新。
比如在电力生产与存储方面,可以利用核裂变发电、核聚变发电、碳捕获等实现“零碳”电力。在种植和养殖方面,可以寻求制造人造肉、减少食物浪费和减少森林砍伐的解决方案;在交通运输方面,可以利用电力驱动交通工具,并以廉价替代燃料为其他交通工具提供动力。
比尔·盖茨还预言,未来“零碳”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那些建立起伟大的“零碳”企业和伟大的“零碳”产业的国家,无疑将在未来几十年里引领全球经济。
极端天气下我们如何自救?
致命龙卷风正向营地逼近,超强暴风雪造成大面积电力中断,洪水水位不断上涨,给人类的家园造成巨大威胁……当遭遇极端天气,人类该如何自救。
由美国具有百万读者、百余年历史的知名户外杂志《户外生活》编辑组和气象专家联合创作的《极端天气生存手册:恶劣环境中拯救生命的214条黄金技能》一书,使用丰富的实景拍摄照片和高度可视化的图表,囊括了全球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各地可能遭遇的极端天气下,如何正确判断形势、使用求生工具、保护自己、救援他人的实用技能。
比如如何冬季行车、落入冰窟如何自救、大风天气如何行车、处理掉落的电线等危险物品、如何应对淹水路段等。对于城市居民和在山区、郊野参与户外运动和救援的人士具有参考价值。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