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些历史让人铭记,总有些故事让人澎湃,总有些人物让人难以忘怀。
在每个人的记忆中,可能都有一本红色经典书籍,曾深刻地影响了自己。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性时刻,那些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红色经典书籍,推荐你反复阅读。
本期《天目书单》采访了3位读者,分别是50后、80后和00后,一起来看看他们怎么说。
50后读者:董启荣
推荐书籍:《红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
遇见董启荣时,他正在参观浙江图书馆刚刚落成的党史书房,并邀请同样在参观的记者给他拍一张照片,留作纪念。
询问之下得知,出生于1950年的他,是一名有着45年党龄的老党员。
董启荣告诉记者,他们那一代人是看着红色经典成长起来的。尤其是《红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这几本,在年轻人中间特别流行。
其中,《红岩》一书对董启荣产生了深刻影响。
15岁那年,董启荣下乡插队,被分配去搬运冰块,每天要干的事情,就是用担子把冰块挑出去。“当时条件很差,连袜子都没得穿,常常冻得直发抖。”董启荣回忆说,在那个最艰难的时刻,他读到了作家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甘愿付出宝贵的生命,这令年纪轻轻的董启荣深受震撼。
他至今还记得,搬运冰块时,需要攀登一段很长的台阶。路很陡,冰块很重,每当他坚持不下去时,想一想许云峰、江雪琴,心中就会浮现一个声音,促使他继续前行。
这段经历也成为董启荣人生中的一笔精神财富。“它磨练了我的意志,也锻炼了我的身体。”后来,董启荣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干部。他说,回望自己的人生,在每一个阶段,在每一个艰难的时刻,红岩精神始终激励着他勇往直前。
80后读者:袁晶
推荐书籍:《红船驶入少年梦》《红船故事》《五四运动画传》
袁晶是南湖畔的一名党史宣讲员,是红船故事的讲述者和传播者。
在她的办公桌上,常年摆放着一大摞业务书籍,包括《红船精神研讨会论文集》《文献中的百年党史》等。不过,当记者请她推荐几本红色书籍时,她并没有推荐自己经常阅读的这些,而是选择了《红船驶入少年梦》《红船故事》《五四运动画传》。
“我曾经看到一群少先队员,戴着红领巾,扬着一张张稚气的小脸,在南湖革命纪念馆里认真地摘抄、学习伟大的中国革命史。”这一幕,深深地打动了袁晶。“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阅读这些书可以让他们从小就在心里树立起红色理想。”
袁晶是全国人大代表。今年,她在前往北京参加全国两会前夕收到了一位大学生给她写的一封信。信中,这位大学生希望她能为年轻党员如何践行初心给予一些启示和帮助。袁晶在回信中,给他讲解了“红船故事”“红船精神”。告诉他,一名党员,只要不忘初心,胸怀国家,带着梦想奋斗,再平凡的岗位都能收获精彩的人生。
在袁晶的支持和鼓励下,这个暑假,这位大学生就要前往四川省乐山市支教了。而为了让更多人听到红船的故事,袁晶决定捐赠部分《红船驶入少年梦》给乐山当地的孩子们。
《红船驶入少年梦》描写了一群红船起航地的少先队员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探究中共一大历史、寻访红船人物的故事。袁晶说:“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中共‘一大’会址南湖、了解党史知识的一把钥匙,成为生命中理解成长、爱上南湖、践行红船精神的一个契机。”
00后读者:小阮
推荐书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出生于2000年的小阮,是浙江理工大学的一名大学生,也是一名预备党员。记者采访她的当天,她正在浙江图书馆做志愿者,热心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提起红色经典书籍,她毫不犹豫地推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
“这本书是初中时的必读书目,主人公保尔和我当时的年纪差不多大,一开始读的时候很有代入感,后来则是被他钢铁般的意志折服。”小阮说,直到现在,她依然能完整地背诵出本书最有名的段落。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小阮说,以前写作文时,她常常会引用这段话。如今随着年龄增长,对这段话的体会也越来越深。
原来,小阮现在就读的建筑专业,并非她的第一志愿。“我们专业70多个学生当中,大部分人都有绘画和计算机基础。我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一开始完全跟不上节奏,整个人都很消沉。”
不过,一次上课时,她看到了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作品,知道了他的故事,深受触动。“我体会到了建筑之美,和作为一个建筑师的价值。”
从那以后,小阮积极利用业余时间补足自己的短板,逐渐缩小了和同学们之间的差距。现在的她有了一个新的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我或许不能像保尔那样,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希望能像他那样,认真活好每一天,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