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合肥强势崛起,在自媒体中被称为“最牛风投”城市,并广为流传。对于贴在城市身上的“最牛风投”标签,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有着不一样的认识。
虞爱华做客央视《对话》栏目 来源:央视频
近日,虞爱华做客央视《对话》栏目,直面“最牛风投”城市这一标签,虞爱华认为:“准确地说,我们不是‘风投’,是‘产投’;靠的不是赌博,是拼搏。因为,赌博是有今天没明天,拼搏才是抓今天赢明天。”
不是“风投”是“产投”
靠的是拼搏不是赌博
“最牛风投”这一标签的由来,源自合肥长达十多年的一系列成功投资操作。
2008年,合肥市政府停建地铁拿出100亿元,敲定了合肥京东方6代线项目;
2011年借钱“赌”半导体,投资了长鑫内存条和兆易创新,成就了后来“中国芯”在合肥带动数十万人就业的千亿高新产业集群;
2016年,合肥产投与北京兆易创新公司联手启动安徽单体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总投资1500亿元的长鑫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动态存储芯片基地;
2019年,第一个DRAM存储芯片实现量产,填补国内空白,其间合肥不仅投入500亿元,还为数百亿元的投资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融资担保;
2019年,合肥又“出手”百亿元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牵手蔚来汽车,一年多后,账面回报已经超过18倍。
……
这一连串光辉的成绩,直接塑造了合肥“最牛风投”城市形象,在自媒体中被冠以这一称谓后,迅速得到网友认可。
而在近日,虞爱华在回答央视主持人的提问时,作出了“最牛风投”的注解。
纵观合肥这些成功战例,都是基于科学的决策和严密的程序,且都是与企业先“共患难”,然后才“同富贵”。京东方、蔚来汽车的成长,就是最好的证明。
京东方的工作人员展示可以收纳拉伸的曲面屏 来源:新华社
近年来,合肥做了许多“无中生有”“新题大做”的文章,围绕“芯屏汽合”“集终生智”补链延链强链,不断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如今,合肥也有着足够的底气,回应各方关切和不同的声音。
虞爱华表示:“政府整天考虑投资、回报,似乎不该是本职工作。”对于网上的这类质疑声音,虞爱华笑着回应,“为政府挣钱不丢人,挣得越多越好。这是为老百姓挣钱。”
投资了这么多产业
最成功的是投资中科大
说合肥是最成功的“风投”城市,其实只看到了表象。合肥最成功的,不是找准了哪条赛道,投资成了哪项产业,而是牢牢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留在了合肥,数十年里,为合肥源源不断输送着人才和高端产业,这才是合肥最牛的投资。
50年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接到战备疏散“一号命令”,要求外迁出北京。彼时,安徽向其伸出了橄榄枝,并以“每人每天省下一口粮,也要让科技大学师生吃饱”的真诚,将其留在了省会合肥。
迁至合肥后,中科大迅速扎根发展。在此过程中,合肥可谓是倾尽全力,支持中科大的发展。正如那句掏心的话,“合肥能给的不多,却是自己的全部!”
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力紧缺,宁可市政府停电也要保证中科大教学科研的正常用电;北方的同学受不了合肥冬天的湿冷,在市里没有集中供暖的条件下,单单给中科大装上了暖气;为了支持中科大的科研需要,合肥市政府批了“科学岛”作为科研基地,后来建立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建立医学部,合肥一样全力以赴;今年2月份,合肥又宣布要投资75.82亿元建17.37平方公里的科大硅谷,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来源:新华社
在合肥的倾力支持下,中科大也以其强大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为合肥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甚至可以说,快速发展的合肥,是中科大学撑起来的“科技之都”。
不可否认,合肥能成为全国四大科学中心之一,离不开中科大的强力助攻。众所周知,著名的科大讯飞总部就位于合肥。这家科技公司就是由中科大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创建的,其实力在国内科技公司中位居前列。
此外,得益于中科大的科研人才优势,合肥还吸引了众多实力强大的科技公司落户,如京东方、长江存储、联发科、寒武纪等,也因此形成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产业器件、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集群。
可以说,离开了中科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合肥的这些高端产业发展,或将不会如此顺遂,“最牛风投”的招牌也将失色不少。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