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观察#沪苏相继发布“十四五”交通建设规划 “1小时通达”之外更有深意

天目新闻 记者 申思婕2021-06-09 15:07全网传播量3.2万
00:00
00:00

最近,上海、江苏相继发布了“十四五”期间的交通建设规划,两地都对未来长三角出行提出了明确的“时间限制”。

上海的目标是,未来5年,上海中心城60分钟可达毗邻城市,主要枢纽120分钟可达长三角主要城市。江苏的目标是,到2025年,省会南京与长三角中心城市1小时通达。

简单的数字,背后是一系列巨大的工程。细读两份“任务书”,在对长三角区域互联互通的构想上,上海、江苏的目标远不止缩短居民来往通行时长这么简单。

轨道交通建设向重点功能区布局

“轨道上的长三角”依然是未来五年长三角交通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重头戏。在这一方面,上海、江苏在扩大高铁覆盖面的基础上,都开始向新的产业功能区重点布局。

上海方面,“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是沪苏湖铁路、沪杭客专上海南联络线、沪通铁路二期、沿江高铁、沪乍杭铁路等项目。这些项目将重点提升沿线城镇、重点功能区与长三角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水平。

比如大家相对陌生、目前还处于前期编制阶段的沪乍杭铁路,其中的“乍”是指嘉兴港区乍浦站,这条铁路建成后,从杭州到上海浦东新区全程最快可在40分钟之内实现通达,沿线经过的3市7县区,包含了上海重点规划的新城奉贤、拥有嘉兴重点产业园区的海盐,以及杭州余杭,未来将促进嘉兴港至上海港沿线产业园区的联动,以及沪杭人才交流。

3161623247004_.pic_hd.jpg

沪乍杭铁路示意图 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江苏方面则重点布局以省会南京为核心,以苏州南通、徐州、连云港为三极的“六纵六横一核三极”干线铁路网络,具体的重点项目有沪苏通二期、沪苏湖铁路和南沿江、宁淮城际铁路,以及沪渝蓉高铁江苏段(北沿江)、通苏嘉甬、潍坊至宿迁、宿迁至合肥、镇宣铁路镇江至溧阳段等国家干线铁路。

这些铁路网,将提升徐州、连云港等江苏工业城市的运力,赋予其全国性、区域性铁路物流节点和物流基地的货运枢纽功能,推动由货运枢纽向现代综合物流枢纽转型。另外,如沪渝蓉高铁江苏段(北沿江),可以联通沿江沿海重点港区,打通货运干线通道与重点港区的“最后一公里”。

轨道交通建设向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升级

密集的高铁网只是长三角轨道交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未来五年,长三角要瞄准更高的目标——建设中心城市地铁网络,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与高铁等融会贯通的综合交通网络。

这一点,作为长三角龙头的上海,自然也担负起带头的责任。上海市交通委总工程师李俊豪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说:“未来5年,上海将发挥长三角地区龙头的带动作用,通过协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根据《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这一综合交通体系的特征是“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以虹桥国际枢纽为例,未来五年,虹桥商务区内部要形成“大运量轨交+中运量公交+地面公交”的公共交通体系,与此同时,在沪乍杭铁路等国铁干线项目的加持下,让苏浙周边地区都能享受到虹桥国际枢纽的红利。

src=http---image2.thepaper.cn-image-37-532-429.jpg&refer=http---image2.thepaper.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jpeg

虹桥国际枢纽 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江苏也在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的道路上提出了构想。江苏省《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铁路发展的意见》将之形容为“省域成网、拥江成环、外畅内密、功能互补、多网互联、站城融合、港(园)场协同”,计划到2035年,全面建成由高铁干线、城际铁路、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和货运铁路等组成的多层次现代化铁路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