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定位后,加速器打出一束光,前后只需3—5分钟,无法进行开刀手术的肺部肿瘤在放射线治疗下,逐渐变小……未来在浙江,肿瘤的精准治疗又有了新阐释。这束神奇的光,来自于重离子治疗系统。
昨日,浙江首个集医、教、研为一体的重离子医学中心,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以下简称国科大肿瘤医院)开工建设,标志着国科大肿瘤医院即将成为浙江唯一一家利用重离子放疗技术治疗肿瘤疾病的医院。据了解,重离子治疗系统在国内医学科研界被称为“国之重器”,国科大肿瘤医院该项目整体投资达11.5亿元。
打造肿瘤“医学高峰” 填补浙江地区重离子放疗设备空白
国科大肿瘤医院重离子医学中心总建筑面积13693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09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601平方米。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地下2层、地上3层的重离子医学中心大楼,包括重离子设备用房及附属工艺用房、医技用房、保障系统等,计划土建工期18个月。
国科大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程向东表示,该院重离子医学中心是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签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协议的具体落实,在委省共建、院省合作的契机下,重离子医学中心大楼将装配“国之重器”——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具安全性和先进性的重离子治疗装置系统。
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共情。从以往人民谈“癌”色变,到如今肿瘤精准化治疗,面对人民健康需求的提升,浙江给出的答卷,让人信服,精准再精准——项目建成后,将填补我省重离子放疗设备的空白,提升肿瘤方向疑难病诊疗能力,对浙江省乃至长三角的医疗卫生改革和医疗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立体定向爆破 短频高效解决肿瘤复发难题
在国际上,癌症标准化治疗有三板斧——手术、放疗、化疗。如果将常规放疗比作一颗子弹,那么重离子放疗技术对癌细胞杀伤能量级就像加了精确制导的导弹,对肿瘤定向爆破、精准击毁。
国科大肿瘤医院放射物理科主任单国平介绍:“常规放射线大致呈抛物线状,随着射程增大能量会递减,到达病灶时可能剂量已经降低。为了聚集能量,一束射线显然不够,需要多束,这类似于‘放大镜’原理。射线路径来自四面八方,以保证到达病灶时的能量能杀死癌细胞。在这个过程中,会误伤正常细胞。”
但重离子放疗技术不同,作为目前最先进的放疗治疗,通过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可把肉眼无法看见的碳离子以每秒21万公里的速度,打入病患体内。
“这些离子射线射入人体后,在到达肿瘤病灶前,射线能量释放很少,但到达病灶后,射线会瞬间释放大量能量,这是布拉格峰的能量释放轨迹。大量能量会准确地在肿瘤区域进行‘立体定向爆破’,穿过肿瘤组织后,射线能量又迅速陡峭衰减,对周围正常组织和敏感器官产生的副作用小得多。”
单国平以眼底肿瘤的治疗为例:“以往,眼底肿瘤治疗需要摘除眼球,因为常规放疗,不可避免会对眼球和晶体造成影响,而重离子的治疗可以在控制肿瘤的同时保留眼球。”
单国平说,与传统放疗多是对癌细胞的DNA造成单链断裂相比,重离子束能造成癌细胞DNA双链断裂,使癌细胞自行修复困难,复发概率低。
到底有哪些肿瘤适合重离子治疗?单国平主任提到,重离子治疗适用范围比较广,如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有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星形细胞瘤等;如颅底肿瘤,有脊索瘤、软骨肉瘤等;如头颈部肿瘤,有鼻咽癌、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腺样囊性癌等;如胸部肿瘤,有肺癌、食道癌、胸腺瘤等;如腹盆腔肿瘤,有肝脏肿瘤、前列腺癌、胰腺癌、复发直肠癌及其他不能切除的盆腔肿瘤等。另外,还有乳腺癌、骨和软组织肉瘤等。
高科技赋能 不断开启肿瘤防治新局面
与常规射线放疗相比,重离子治疗有对肿瘤组织杀伤大、疗程短、治疗过程副作用小等优势,被国际公认为21世纪最理想的放疗用射线。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历经27年的潜心研究,使我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第四个掌握重离子治疗肿瘤技术的国家。有专家表示,未来,重离子治疗癌症技术将会是我国癌症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也将满足部分癌症患者最迫切的治疗需求。
这台凝聚着科研工作者40多年心血的全产业链自主创新重离子装置落户浙江,将大大促进国产重离子治疗系统在全国的推广进程,助力国家打造具有鲜明标识度的民族品牌。
这些年,国科大肿瘤医院以打造“国内标杆、国际知名、患者首选的研究型肿瘤中心”为目标,围绕一院三区建设,实施“立足全省、服务区域、影响全国”战略部署,不断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以高科技赋能,奋力展现肿瘤防治的“头雁风采”。
除了这台被誉为“国之重器”的重离子治疗系统之外,这些年,国科大肿瘤医院相继引入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等高精尖设备,患者就医满意度不断提升。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国科大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程向东擘画着更长远的蓝图——“作为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和‘医学高峰建设’的牵头单位,我们将以国家第一方阵的肿瘤中心作为目标,步履铿锵,在攀登医学高峰的征途上,不断开启肿瘤防治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