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题材、知名演员,再加上“教育内卷”“小升初”等关键词,《小别离》《小欢喜》后的《小舍得》一开播就锁定了“话题种子选手”。
开播一周,不论是爱奇艺力居高不下的站内热度,还是频频登场的微博热搜,都佐证了这一点。
爱奇艺站内热度海报
《小舍得》围绕一个老一辈的重组家庭,和家中两个女儿的各自家庭展开,聚焦小升初升学压力。
看剧中演员的状态就知道这部剧值得一看。没有磨皮滤镜,蒋欣和宋佳皮肤的细纹以及疲倦的眼袋,真的是为生活焦虑的中年人了。
剧本也相当扎实,“黑话”之多让人震撼,攻英语、攻奥数、词汇量;三笔四口全能五星,太过真实以至于观众忍不住出来解码:“这得是上海的吧。”
有网友认为这部剧是在刻意制造焦虑,也有人认为剧集将问题摆出来正是直面焦虑。甚至还有观众还会点评:电视剧里的这些都太保守了,现实里的竞争更甚。不论如何,《小舍得》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小升初”中的众生相,也引发了家长们的思考,到底是为了“得”什么,又要“舍”什么?
孩子:家长“凡尔赛”的工具人?
《小舍得》海报 制图:通讯员 陈可轩
《小舍得》一开篇,就用一场家庭聚会让人不寒而栗。
一号家庭是宋佳饰演的南俪和佟大为饰演的夏君山,对女儿欢欢的培养侧重于素质教育,欢欢在唱歌、小主持人、绘画上多次获奖。
于是外公就说:“给大家唱一首吧?”
没有伴奏?没关系,妈妈可以弹琴伴奏。
二号家庭是蒋欣饰演的田雨岚和李佳航饰演的颜鹏,相较于宋佳一家来说,蒋欣一家更注重孩子的成绩,育儿理念便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学习千万不能放松。
你家女儿多才多艺?没关系,我的儿子也可以给大家表演一个背1000位圆周率。
就连吃块西瓜,妈妈也不忘顺便考察一下儿子的英语水平。“西瓜怎么说?”“樱桃怎么说?”这场面,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
比完才艺,又开始比成绩。饭桌上田雨岚明夸欢欢兴趣爱好广泛,实际暗暗炫耀自家子悠成绩,“凡尔赛”味十足,句里行间处处拉踩,还不忘着询问欢欢的考试成绩。
最后宋佳只能用一句“想孩子全面发展”带过。
然而家庭聚会也不仅仅只为矛盾而矛盾,更多的是矛盾之下两家人教育理念的碰撞。一边是“成绩优先”,一边是“素质教育”,配合演员的表演才共同构成了这么极具张力的画面。
事实上,剧中每次家庭聚会,都是大型修罗场,而豆瓣该剧词条下,也多是“人间真实”的评价。
最新剧情中出现了一个培训机构,在培训机构中排名前列的学生可以直接免试进入本地最好的初中。外公出面找区里的关系,但只有一个,于是两个女儿为了自家孩子大吵了一架。
而之后为了另一个孩子也能上竞赛班,又是方总,又是李副区长,又是爷爷奶奶,家长们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有事时是针锋相对,无事时是暗潮汹涌。看完各家为了一个金牌班名额大打出手,突然就理解了第一集家庭聚会时的微妙氛围了。
鸡娃:家长们的被迫营业
而在孩子们“被迫”营业的背后,很多时候也是家长们的身不由己。随着“教育内卷”一起而来的“鸡娃行为”。学应试教育课程的叫“荤鸡”,成功的孩子叫“牛蛙”,天赋强的孩子叫“天牛”,扛不住家长的打鸡血的小孩叫“不耐鸡”......
家长们为何被逼成了这样?看看满写字楼的教育广告就知道了。
“鸡娃”百度词条
剧中的田雨岚算的上是“鸡娃家长”的代表了,看到儿子吃块西瓜就上纲上线到“糖分影响智力”,数学最后两道超纲大题没写出来,立刻着急,怀疑是老师泄题,与其他几位尖子生的家长建了小群,时刻关注割裂信息......
看着她说“这老师不能留了”,知道的知道这是《小舍得》,不知道的还以为穿越到了《甄嬛传》。
而南俪去看女儿上英语班,看到三岁的孩子满口英语对话。家长说,孩子在8个月时就跟着外教学习口语,还是纯正英国人的外教。
按照家长口中的黑话,学应试教育课程的叫“荤鸡”,比如田雨岚家的子悠,学体育、艺术的鸡娃方式叫“素鸡”,比如南俪家的欢欢。
但田雨岚和南俪的鸡娃行为,还只能算是比较入门的。湖南卫视《陪你一起长大》中全职贵妇林芸芸的女儿,钢琴+芭蕾+英语+法语,荤素搭配,比《小舍得》里的欢欢还要精英。
而当你身边的人都开始铆足了劲培养孩子,就算这是“内卷”,是“剧场效应”,但想要停下脚步又谈何容易呢?哪怕一开始佛系如南俪,在看到女儿45分的考卷的时候也爆发了:“我不能接受我的女儿比别人差。”
很多时候鸡娃行为的背后是家长们自己的压力。或是《陪你一起长大》功成名就的丈夫,为了不落自己的面子,老公对女儿的要求就是:“只许第一,不许第二”。
又或是来自家庭的束缚。田雨岚的行为让诸多观众不爽,但深究其背后的原因,童年时期颠沛流离带来的不确定性让她希望孩子能住紧自己的未来,公婆“我们颜家的长孙,什么都不能比别人差”的无形压力,共同造就了她现在的性格。
蒋欣在采访中提到:“挺难接受的,怎么会有这样的家长?但她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别人,儿子、老公、妈妈,最后才是自己。”
作为一部教育题材的“家庭剧”,《小舍得》展现的不仅是内卷的焦虑,更是焦虑下情感的不同表达。在剧中,我们能看到关于中国万万千千家庭对于教育和情感关系的“众生相”。
不一昧聚焦于焦虑,而更多去深挖背后的原因,在塑造有血有肉角色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投映在角色下的一部分自我。
舍得:局外人视角的反思
回到剧名,《小舍得》究竟舍得的是什么?在很多鸡娃家长心中,舍得的是孩子快乐的童年,换来的是孩子成功的未来。
剧中颜子悠喜欢生物,未来想当一个生物学家。但每次表现出这点意思,田雨岚都会嗤之以鼻:“你那个恶心兮兮的东西。”
因为这在父母心中,这点无足轻重的兴趣爱好既不能换奖杯,又不能换加分,还不能让孩子进金牌班,是最容易被“舍得”的东西。
但事实上,很可能舍得的是孩子健康的心里,换来的是孩子和家长的两败俱伤。在田雨岚没和儿子商量,就抢占了他踢足球的时间去报竞赛班。喜欢的生物被妈妈嫌弃,和朋友说好踢足球也因为妈妈要失信,子悠终于爆发了。
而家长做的一切,孩子其实都懂。
在之后的剧情中,子悠这句“我觉得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看得让人心酸。但很多时候,直到孩子长大,父母才会反过来发现,自己曾经舍得的可能才是孩子最宝贵的。
与其说《小舍得》是一部让人焦虑的剧,不如说他更在帮我们以局外人的角度去厘清,我们应该舍得什么,不应该舍得什么。
(图源剧情截图或网友评论截图)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