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有话说#湖州二十四孝雕塑引争议 传承孝道要扬精华弃糟粕

天目新闻 记者 汪江军2021-04-17 06:29全网传播量3.1万
00:00
00:00

湖州营盘山景区内“乳姑不怠”雕塑

孝,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为弘扬孝道,浙江湖州营盘山景区内,树立起了二十四孝雕塑,其中一座女子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图最近引起了舆论争议。

该雕塑讲的是二十四孝中的乳姑不怠,是说唐朝官员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吃饭都成问题,其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

争议中,网友的意见基本一致,雕塑故事有违伦理道德,是封建文化糟粕,提倡孝道要符合时代观点,而不是盲从。

二十四孝的故事中,乳姑不怠其实已经算是比较温和的的,“埋儿奉母”“尝粪忧心”“卧冰求鲤”……这些故事背后才是既没有逻辑,也泯灭人性。

比如“埋儿奉母”,晋代郭巨家贫,为了供养母亲,想将亲生幼子活埋,在现代人看来“稚子何辜”,小孩子又有什么错,他也想活下去;比如“尝粪忧心”,南齐高士,为了解父亲病情,去尝生病父亲的粪便,至于尝不尝得出病情不知道,是否会传染疾病也不一定,但现代人看了恶心、反感是肯定的。

二十四孝是封建社会为宣传当时的封建伦理,而树立的一块家庭道德遵循的牌匾,其中很多具有反人性的东西。

笔者认为,二十四孝的内容已经与现代社会理念格格不入,理应被扔进历史垃圾堆。况且,其宣扬的所谓“孝顺”,不过是一种无任何条件的盲目“顺从”,是一种封建“愚忠”思维,不值得被提倡和模仿。

事实上,近年来,以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传播糟粕的,远不止二十四孝,一些被扫入历史垃圾堆的糟粕也在沉渣泛起,披上传统文化的外衣招摇过市。比如五花八门的“国学班”和“女德班”,以“周易”之名为人算命,教导女人遵守“三从四德”,宣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谬论。

中华传统文化绵延至今、博大精深,其中精华是主流,糟粕是支流。而中华文化也一贯提倡继承与批判结合,扬清抑浊、推陈出新,具有自我净化的功能和动力,这才使得中华文明5000多年从未干涸。新时代宣扬孝道,一定要尊重时代规律和科学认知,发扬精华弃其糟粕。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最新评论(1)
非遗传承人 · 2021-04-17 11:40 · 浙江杭州回复
摈弃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