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宁波市江北金山智造“低碳园区”投运仪式上,一组组数据引人注目,竣工投产短短数月,金山智造园就迎来了效益和生态的“双丰收”——不仅降低了园区整体能耗,为入驻企业提供了稳定的清洁能源保障,也让更多优质的企业将目光聚焦到宁波这个不可多得的宝藏园区,纷至沓来。
江北投创园区
而这,正是江北投创园区在绿色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的生动写照。在江北投创园区,绿色、低碳与发展从来不是矛盾,而是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有机体。如今,随着园区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绿色生产意识和环保理念的不断增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新路已经形成。
从“搭架子”到“嵌基因”,绿色成为园区核心竞争力
走进江北金山智造“低碳园区”,屋顶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个刚投用不久的园区,仅一期项目就实现屋顶光伏全覆盖,建成并投用了2.5MW光伏电站,年发电量可达250万度,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50吨。这组数字背后,是园区建设逻辑的根本转变——不再是先建厂房后谈环保,而是将绿色理念嵌入基建“基因”。
金山智造园
更具吸引力的是,这种绿色基建正转化为实打实的招商优势。传统园区招商常陷入“政策优惠比拼”的同质化竞争,而江北投创园的破局点在于“绿色基建即服务”。从供电、供暖到废弃物处理,全链条的低碳配套形成“拎包入驻式”的绿色便利:企业无需额外投入改造,即可享受清洁能源供应、循环处理体系带来的成本节约。这种“自带绿色属性”的发展平台,让智能装备、医疗器械等对环保要求高的新兴产业“一见倾心”,30余家优质企业的签约入驻,印证了绿色基建的招商磁力。
在江北投创园,这样的“绿色园区”并非个例。通过统筹规划能源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循环设施,园区正构建起“能源自给、废物循环、低碳运营”的生态体系,让绿色成为区域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从“要我绿色”到“我要绿色”,从生产端激活绿色动能
宁波恒帅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注塑机节能改造”“数控伺服冲床替代改造”等技术方案已落地见效,降低了企业的整体能耗水平和碳排放水平。
“企业建设100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同时对110千瓦空压机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相当于节约电耗26.86万千瓦/小时,节约电费21.49万元/年。我们还引入了产品碳足迹核算软件,从设计到出厂全流程算清‘碳账’,让每一步生产都有绿色指引。”企业负责人的话,道出了传统制造企业向“绿色工厂”转型的自觉。“过去觉得绿色改造是负担,现在才发现是赚钱的‘生意’。”
这种认知转变,源于企业对“绿色生产力”的重新定义。在江北投创园,企业的绿色实践早已超越“节能减排”的初级阶段,进入“全链条绿色创新”的深层探索,将绿色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技术创新与能效提升。
中策动力船用发动机整装待发
这种自觉在龙头企业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中策集团近期将自主研发的MDF6210CR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已搭载于长江流域油化船,这是继LNG双燃料、LNG单一燃料发动机实现批量产业化应用以来,企业在绿色低碳动力领域的又一突破。依托国家级研发平台,企业持续攻关新能源动力技术,让“绿色”成为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标签。从车间节能改造到核心技术突破,企业正成为绿色生产力的积极创造者。
眼下,投创园区许多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让车间、产线、产品点缀丝丝绿意。
从“单兵作战”到“生态共育”政策引导催生绿色集群效应
绿色生产力的蓬勃生长,离不开制度沃土的滋养与政策导向的引领。江北新兴产业服务中心将绿色工厂创建作为撬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通过精准化施策、靶向性发力,让绿色发展的澎湃动能持续涌流。
在具体实践中,中心引导企业严格对标绿色工厂创建标准,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技术进行厂房建设、改造与管理,实现厂区空间的集约高效利用;鼓励企业优先选用清洁原辅材料,引进先进适用的绿色生产工艺技术与高效末端治理装备,从源头削减污染、降低能耗;推动企业优化工厂用能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消费体系……这种贯穿生产全链条的引导模式,让企业的绿色转型之路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更让转型实践落地见效。
国家级绿色工厂宁波东力
截至目前,该中心已成功培育出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低碳工厂3家、市级绿色工厂16家,形成了梯队层次分明、企业类型多元的绿色企业集群。而集群效应的深层价值,正在于引发“滚雪球”式的辐射带动:当一家企业的光伏项目产生效益,周边企业会主动效仿;当龙头企业的绿色技术实现产业化,上下游产业链会随之调整升级。在江北投创园,绿色不再是单个企业的“选择题”,而是整个产业生态的“必答题”。
江北新兴产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把发展绿色生产力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大政策引导与扶持力度,鼓励更多辖区企业投身绿色工厂创建实践,在集群共进中汲取不竭的绿色发展动能,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持久动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