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生活|高铁上的小男孩

潮新闻 周水欣2025-08-08 23:08全网传播量690
00:00
00:00
01高铁上,一对年轻父子准备军棋节目,父亲与孩子讨论上海行程,耐心解释订酒店APP使用,交流有板有眼,与周围吵闹孩子形成鲜明对比。
02年轻父亲接电话怕影响他人,去餐车买零食,小男孩不安卷缩身体,后在“我”帮助下放倒椅背休息,父亲回来后两人继续窃窃私语。
03到站时,小男孩给“我”芝士三角糖果表示感谢,羞涩笑容中尽显纯真,父子俩与“我”道别后走进人流。
04“我”认为小男孩会喜欢假期,会记得与“我”的互动,敢于表达是他与外界链接的开关,也期待他未来言传身教,形成美好循环。
05那块芝士三角“我”没舍得吃,将其塞进背包,带着好心情昂首走进人流之中。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一早赶高铁去上海。放暑假了,车厢里有很多很多带着孩子的家长。我的座位号是2车厢12A座,靠窗。我走到座位旁,发现B和C已经有人落座,是一对年轻的父子。小桌板放下来了,放着一套很别致神气的军棋。看样子父子俩准备好了车上的节目。见我要进去,他俩连忙去收小桌板。中间位置的男孩子大约不到10岁,圆圆脸蛋,虎头虎脑。他用指头去够那个卡口,想卡住小桌板,但卡口较紧,连抠几次都没扣住。我侧身进座位的时候托了一下小桌板,说,“没事,不用收啦。”

落座不久,高铁开出。小男孩与父亲研究军棋,不久又讨论去上海要做的事情。那个年轻的父亲将手机取出,跟小孩讲,预定了次日参观上海博物馆,那么今天下午可以去科技馆,晚上去外滩看看……父亲甚至会给孩子解释订酒店的APP,怎样用了平台给的打折卷之类,两人头靠头说得有板有眼,心平气和。

反观前后座位,也有带着孩子的家长组合,那几个孩子一直在叫嚣、吵嚷。有男孩有女孩,声音忽大忽小。小点儿的孩子就是在哭哭闹闹。家长时不时呵斥一下,基本没有什么有质量的交流对话。我不禁心中感慨,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差别是“天壤之别”。

高铁飞驰,去上海也就1小时40分,时间很快的,周围旅客大都戴着耳机,比较隐忍。我身边的这位年轻父亲拿着电话站了起来,可能是接打电话,怕影响周围人,跟儿子说,“我去接个电话,顺便到餐车给你买点零食啊。你想吃什么?”小男孩说,“那你快点回来啊。”

父亲离开,小男孩有点不安。他往父亲那边的座椅靠了靠,卷缩起身体。我看他座位靠背一直没有放下来,就对他说,“你这个座椅可以放倒一些,你可以躺下来休息一会。”小男孩有点无措,我就帮助他将椅背放倒。他靠上去,安静极了。这衬托着周遭几个小孩的聒噪,对比强烈。

男孩的父亲去了很久。终于回来的时候,带着零食。小男孩赶紧坐直了与父亲继续窃窃私语。我戴着耳机,看着车窗外急速闪过的江南景色,思绪缥缈。

资料图。视觉中国。

列车很快到站。大家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下车。小男孩的父亲也帮他收拾好军棋等物品,站起来去取行李架上的包包。男孩接过他的小书包,忽然站起身转向我,伸出胖胖小手,对我说,“阿姨,这个给你。”我一愣,赶紧双手接住,定睛一看,是一只三角形状的奶酪芝士糖果。应该是他书包里存的小零食。我笑起来,说,“谢谢你,你好乖啊。”男孩小脸儿上露出羞涩的笑容。那位年轻的父亲也楞了一下,然后也笑了。父子俩背着一大一下两只双肩包,与我客气道别,慢慢相携着走进人流。

接下的几天,父子俩将一起度过有趣的假期时光。我不由地微笑着想,小男孩会喜欢博物馆,会喜欢外滩的。他也许会记得那个与他萍水相逢,度过1小时40分,并没有什么对话,却互动过一两次的“阿姨”,他的芝士三角是为了感谢阿姨给予的小小帮助。我明白。

小孩子什么都知道。会表达、敢于表达,是他与“外面的世界”开始链接的极好开关。这一点上,长大以后的他会感谢他的家庭教育,他也会言传身教给他的孩子,形成特别美好良性的循环……

当然跟什么样的人生活,是不一样的。但对孩子来说,遇上什么样的父母,都是“开盲盒”。

遇到这样的一对年轻的父子,是这一整天,甚至会是持续好久、好心情的来源。也就是这样的好心情,让人觉得,万事皆可挽回,万事皆可谅解。万事都有希望。

那块小小的芝士三角,我没舍得吃,将它塞进背包,用手轻轻按一按,也昂首走进人流之中。

作者简介:周水欣,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中国铁路作协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33届高研班学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