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面鼓起的风帆背后,都藏着一个关于拼搏、坚守与热爱的动人故事。潮新闻体育频道特推出栏目《帆友故事会》,深入探访一支支特色帆船队,用文字与镜头,记录他们对海洋矢志不渝的热爱与追求。我们期待,通过一个个帆友故事,展现新时代中国航海人勇立潮头、开放包容的精神风貌,书写中国帆船运动发展的时代脉搏,为讲好中国海洋故事贡献“帆”力量。《帆友故事会》,每周五,不见不散!
七岁孩童紧握缆绳,银发长者笑迎海风,女性身影屹立船头——海通联帆船队,正以最生动的航行,击碎帆船“高不可攀”的刻板印象。褪去职业化的光环,这里只有对海洋赤诚的热爱与开放的胸怀。
“这艘船联通的不仅是海,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人与风浪之间的默契,以及每一次出发前,对自己说的那句——‘我准备好了。’”掌舵十四载、赛事经验丰富的队长陈滑聪道出心声。在青岛CCOR、市长杯等赛事中屡获佳绩的他,最令人称道的却是那份“温和”。
海通联队船员合影
无龄感团队与闪耀的“她力量”
“海通联”的非职业基因,塑造了独特的团队生态。
“年龄从不是门槛,关键是在风暴来临的时候让合适的人站在最该在的位置。”滑聪道出秘诀。力量型岗位由壮年队员担纲,技巧性操作则多由经验丰富的长者或细腻沉稳的女性负责。经年累月的训练与实战,让这种基于互补的协作行云流水。
尤为亮眼的是船上蓬勃的“她力量”。女性队员占比长期超过50%,她们来自金融、技术、文化等不同领域,既是岸上的精英,也是海上“扛着帆、顶着浪”的核心战力。
甲板上的女船员
“我们的前甲板常驻身影就是两位女性队员,”陈滑聪语气中充满自豪,“她们穿越风浪的坚韧与能力,不亚于任何人。”
温和领导力铸就团队之魂
在紧张激烈的竞速甲板上,陈滑聪的从容如同一块稳健的压舱石。即便在近距离缠斗的紧要关头,他的指令依然轻柔而清晰。
“队员们都渴望做好,但紧张或经验不足难免出错。”他深有体会,“吼叫只会徒增混乱,让人连拉对绳子都怀疑自己错了。”
船长陈滑聪在船上指挥
这份根植于理解的温和,成为海通联帆船队高效协作的基石——它让信任取代压力,使背景迥异的队员能在电光火石间精准配合,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这份独特的领导力,是十四年航海赋予陈滑聪的智慧,也是全队共享的生命体悟。
如今“海通联号”的主缭索旁,总能看到一位长者沉稳的身影。梁智勇用布满老茧的双手诠释着帆船运动的包容性——“不需要太强的体力,但需要持久的热情”。作为船上经验最丰富的主缭手,他精准的控帆技术总能在关键时刻为团队赢得优势。
“年轻时觉得帆船是年轻人的运动,真正接触后才明白海风从不对年龄设限。”四年航海生涯让梁智勇深深着迷于这种独特的自由感。
“人需敬畏海洋——风浪中才知自身渺小。”
这不仅是船长的感慨,更是这支由“老幼妇孺”组成的多元队伍的信条。每一次穿越巨浪平安归港的刹那,船舱内爆发的欢呼,都饱含着对彼此支撑的“避风港”——团队力量,最深切的珍视。
破圈密码:“三老带两新”模式
“为什么帆船这么好,玩的人却这么少?”正是这个疑问,曾驱动陈滑聪创办帆船体验项目。如今,“培养新人”已成为海通联的核心使命。
团队独创“三人主力带两新人”模式,仅需三名经验队员压阵,就能带领零基础爱好者出征赛事。“实战是最好的老师!”陈滑聪笑道。队伍规模已从最初的十余人扩展至五六十人,“大家轮着上船比赛,帆船本就不该是少数人的游戏。”
船员们聚餐共同举杯
他的邀请简单有力:“喜欢航海,就大胆尝试。只要行动,你就成功了!”
海通联帆船队获“东海杯”2025嵊泗列岛帆船赛季军
眼下,青岛与香港的赛事已列入日程。这艘承载着信任、包容与梦想的“联通人生”的帆船,将继续破浪前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