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华强北“跑楼小孩”退场:100米配送江湖的争议与落幕

    潮新闻 记者 许伊雯2025-08-08 07:57全网传播量1.6万
    00:00
    00:00
    012025年暑期深圳华强北,孩子围在外卖骑手身边争抢“最后100米”配送订单,每单赚1-2元,该现象持续一个多月后于8月初被当地政府部门叫停。
    02华强北“跑楼代送”始于外卖骑手困境,部分楼宇内部复杂,骑手易超时罚款。最初由中年清洁工承接代送,后“小孩哥”“小孩姐”加入,因熟悉楼宇且价格低廉成主力,有孩子日均跑单60余次,一周赚三四百元。
    03“跑楼小孩”引发争议,支持者认为能锻炼孩子社会能力,不少家长反馈孩子参与后身体素质和时间观念提升;反对者直指安全与法律风险,如追逐外卖车、电梯故障等隐患,法律界观点也存在分歧。
    048月4日,华强北街道办事处以安全隐患及法律问题为由叫停未成年人代送行为,还约谈外卖平台,同时当地社区推出免费全托班等活动,为孩子提供暑期去处。
    05这场“跑楼”风波暴露外卖末端配送堵点与未成年人保护碰撞,叫停非终点,城市治理需平衡安全与需求,为孩子创造更安全成长环境。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2025年暑期的深圳华强北,烈日炙烤着赛格广场的玻璃幕墙,一群脖子挂着收款码的孩子围在外卖骑手身边,争抢着“最后100米”的配送订单。每完成一单,他们能赚1-2元零花钱。

    这幅画面在争议声中持续了一个多月,最终于8月初被当地政府部门叫停。

    深圳华强北“跑楼小孩” 面临争议 小红书App截图

    迷宫楼宇里的“代送江湖”

    华强北的“跑楼代送”,始于外卖骑手的现实困境。这片聚集了数十座高层写字楼的商业区,部分楼宇内部结构如迷宫般复杂,上万上班族日常面临电梯排队、换乘的难题。对外卖员而言,迷路或电梯拥堵导致的超时罚款,可能一次就抵消五单收入。

    最早发现商机的是楼里的中年清洁工。他们熟悉楼宇格局,身体硬朗,以每单2-3元的价格承接代送,成了骑手们的“救星”。这一业态从最初几人逐渐发展到上百人,辐射至周边多栋楼宇。

    今年暑假,一群“小孩哥”“小孩姐”的加入打破了平衡。他们的父母多在华强北工作,从小穿梭于楼宇间,对电梯换乘、楼层分布的熟悉度远超成人;更重要的是,他们每单仅收1-2元,价格低廉,迅速成为代送主力。

    有家长透露,孩子每天在周边楼宇固定接单,带着收款码、纸笔现场结算;有孩子为了买手机,日均跑单60余次,步行超2万步,一周能赚三四百元。

    “他们比成人送得还快,挺靠谱的。”一位骑手坦言。但也有骑手无奈,“车刚到就被七八个孩子围住,原本靠这个赚钱的大姐大妈,生意都被抢了。”

    争议漩涡:成长锻炼还是风险丛生?

    孩子们的身影出现在写字楼电梯间时,互联网上的争论已硝烟四起。

    支持者认为,这比孩子在家沉迷手机强得多:“既能锻炼社会能力,又能靠劳动赚钱,让他们知道父母不易。”不少家长也反馈,孩子参与后“身体素质和时间观念明显提升”。

    反对者则直指安全与法律风险。有目击者称,曾见孩子为抢单追逐外卖车,甚至扑向行驶中的车辆;而电梯故障、高温烫伤、交通事故等隐患,对未成年人的威胁更甚。

    法律界的观点也存在分歧。有律师认为,未成年人与骑手的按次合作属于劳务关系,缺乏合法组织方,本质是骑手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

    但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的王召峰律师持不同意见:“这些孩子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跑楼送外卖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且属于劳务协作而非劳动关系,不违反劳动法禁止童工的规定。”不过他也强调,若发生事故或造成他人损害,平台、骑手、家长需按过错承担责任。

    叫停之后:平衡安全与需求的治理思

    8月4日,华强北街道办事处发布通知,以“存在不可预测的安全隐患及可能涉及法律问题”为由,全面叫停未成年人代送行为。通知不仅面向商户和物业,还约谈了外卖平台,明确禁止让孩子参与配送。

    华强北街道办事处发布通知叫停孩子代送外卖

    与此同时,当地社区推出了免费全托班、兴趣班、科普实践和体育锻炼等活动,社区图书馆也延长开放时间,为孩子们提供暑期去处。

    这场短暂的“跑楼”风波,暴露的是外卖末端配送的现实堵点与未成年人保护的碰撞。叫停并非终点,如何在规范楼宇管理、优化配送流程的同时,为孩子们创造更安全的成长环境,或许是这场争议留给城市治理的深层考题。毕竟,成长的“订单”,从来需要比100米配送更周全的“配送”方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