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科技关要破,教条关也要破

潮新闻 评论员 朱浙萍2025-08-05 10:35全网传播量14.1万
00:00
00:00
01近日,《半月谈》报道某些科研管理部门在项目管理工作中过度要求,导致一线科研人员耗费大量精力在“无用功”上,如因订书钉材质问题档案被退回,此现象引发广泛关注。
02科研人员时间宝贵,管理部门对形式合规的极端执念,将科研人员置于繁琐程序之中,背离服务创新初衷,以“精细”为名的形式主义无声碾压“实质创新”。
03现实中荒诞场景不少见,如集成电路项目结项需提交15大类、65份材料,农业育种项目种子未发芽已屡遭催问,当“合规”异化为教条主义,科研探索被边缘化。
04若将科研工作视同流水线生产,追求标准化、流程化,将过程控制置于创新激励之上,只会束缚科研人员手脚,消磨其创造力,催生“伪成果”与学术泡沫,侵蚀健康科研生态。
05为科研人员松绑,管理者须回归服务本位,摒弃机械思维,建立科学合理科研评价体系,对考核规则删繁就简,削减不必要形式审查,建立“负面清单”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为科研减负,让创新提速。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图源 视觉中国

几大箱结题档案整理妥当,就因为订书钉不是不锈钢的,愣是被退回。这不是讽刺段子,而是真实发生的新闻。近日,《半月谈》报道,某些科研管理部门在项目管理工作中过度要求甚至吹毛求疵,导致一线科研人员将大量精力耗费在“无用功”上,引发广泛关注。

科研人员的时间何其宝贵。当他们在实验室彻夜攻关、在田野间躬身求索时,却要为订书钉的材质不“达标”而反复拆订重装,怎能不令人身心俱疲?明眼人都明白,订书钉的材质与科研项目的质量、成果的含金量又有何干?管理部门对形式合规的极端执念,将科研人员置于无谓的繁琐程序之中,早已背离了服务创新的初衷。这哪里是精细化管理,分明是以“精细”为名的形式主义,是“形式合规”对“实质创新”的无声碾压。

科研需要管理,必要的规范流程不可或缺。但管理须讲方法、重实效,不可僵化死板,更不能让一枚小小的订书钉,成为阻碍科研效率的“拦路虎”。现实中,此类荒诞场景并不少见:某集成电路项目结项,竟需提交15大类、65份材料;某农业育种项目,种子尚未发芽,已屡遭催问“进展如何”。当“合规”异化为教条主义,当管理者只盯着订书钉的材质、报表的厚度,真正的科研探索反而被边缘化,沦为了次要任务。

科研的本质,在于探索未知、突破边界,最不容形式主义的侵蚀。若将科研工作视同流水线生产,套用工厂式管理思维,一味追求标准化、流程化,将过程控制置于创新激励之上,动辄要求“到点出活”,或在细枝末节上层层加码,只会束缚科研人员的手脚,悄然消磨其创造力。在“速成”与“合规”的双重压力下,为应付考核而催生的“伪成果”与学术泡沫也将悄然滋生,最终侵蚀的是健康的科研生态。

为科研人员松绑,管理者必须回归服务本位。摒弃“合规压倒一切”的机械思维,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对考核规则删繁就简,削减不必要的形式审查。正如当前政务服务改革所倡导的“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科研管理亦应建立“负面清单”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借助数字化手段优化流程,减少重复填报与审批环节,真正为科研减负,让创新提速。

给科研人员松绑,就是为创新活力松绑。科研之“细”,在于小数点后的精确、实验数据的严谨、田野调查的深入,而不在于订书钉的材质、汇报材料的厚度。科研管理之“细”,则应体现在对关键环节的精准支持、对科研需求的及时响应。唯有打破形式主义的枷锁,赋予科研工作者充分自主权,才能让创新的活力,在松快的土壤中蓬勃生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6)
小猫头鹰 · 2025-08-05 13:24 · 浙江null回复
给科研人员松绑,就是为创新活力松绑。
潮客_3drkhz · 2025-08-05 11:34 · 浙江杭州回复
这种形式主义真该改改了,别让流程压垮创造力。
潮客_s6puhm · 2025-08-05 11:24 · 浙江杭州回复
真心希望管理部门多些理解,少些死板规定
潮客_24qwzc · 2025-08-05 11:22 · 浙江杭州回复
订书钉都能成拦路虎,服了
柠檬小甜心 · 2025-08-05 11:19 · 浙江丽水回复
管理没错,但别让形式主义拖累了创新步伐。
红叶斜落我心寂寞时 · 2025-08-05 11:16 · 广东肇庆回复
该好好看就不看,不该过度要求却无以复加,要引起重视整顿,为科研人员“减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