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杭州师范大学主办、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的“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盛大开幕。展览共展出1200余册纸本和电子书籍,以及148件浙江美术馆馆藏作品和现代名家原作;以“循脉”为主题,通过“师承传习,以古为范”“守正开新,中西会通”“教育思变,服务人民”“多元语境,时代新篇”四个篇章,展现中国画教学的“课徒”理念和“课徒稿”文献,回望与省思中国画教育的传统文脉。
“课徒稿”不仅是技法的教范,更是中国画教育“手把手”传授的历史见证。它将师者的技法、笔墨理念与学子的心领神会融为一体,宛如一本活态的“艺术教科书”。此次展览从“师承传习,以古为范”到“多元语境,时代新篇”四个篇章,完整梳理了从唐宋到当代,中国画教育的发展轨迹和革新成就。
篇章一
师承传习,以古为范
溯源唐宋明清,聚焦《十竹斋画谱》《芥子园画谱》等系统化画谱,展现中国画师承智慧结晶。这些“粉本”“画谱”在画学积淀和印刷技术的加持下不断系统化、专业化,成为中国画教育中的宝贵文化遗产。
篇章二
守正开新,中西会通
聚焦20世纪初现代学堂教育体系下,“国粹派”“融合派”“西化派”从不同路径探索中国画教育的现代转型。珂罗版印刷技术的进步,也为传统画谱与经典作品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支撑。
篇章三
教育思变,服务人民
展现新中国成立后,以潘天寿等艺术家为代表,在“双百”方针引导下突破程式、立足传统、融通中西的教学改革。以“写生”为实践核心,推动形成具有民族精神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一批造型基础扎实、精神鲜明的青年画家。
篇章四
多元语境,时代新篇
聚焦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专业美院引领下,中国画教育实现现代课程体系的建设,国家级教材编撰系统推进,教学研究走向多维互动。数字技术和多元文化的加持,使当代中国画教育展现出开放、融合、跨媒介的新面貌。
展讯
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
时间:2025年8月1日-8月16日
地点:浙江美术馆1、2、3号展厅
(文内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