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尚书桃”甜了东西村!千年文脉结出共富果实

    潮新闻 通讯员 姚祥燕 郑周璇2025-07-23 08:37全网传播量330
    00:00
    00:00
    01去年,浙江外国语学院派驻东西村农村工作指导员杨秀中通过“榕树下宣讲”点燃村民希望,一年后“尚书桃”品牌诞生,成为东西村缩小“三大差距”、奔向共同富裕的成果。
    02东西村素有“玉环文化第一村”美誉,但产业空白让文化资源“沉睡”。杨秀中结合村情民意,利用省高校联村共建平台,为“尚书桃”设计包装和专属logo,让农产品“开口讲故事”。
    03过去东西村桃子种植零散,品种老旧,难以致富。在帮扶下,进行土地整合与规模化经营,品种改良与技术提升,桃子单价从2-4元跃升至5-8元每斤,今年早桃销售额已突破14万元。
    04统一品牌、科学管理后,“尚书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带动10名低收入人员就业。村里还依托文化广角举办系列活动,征集广告语,参与“伴手礼”评选,让“尚书桃”成为文化符号。
    05“尚书桃”从零散摆摊到品牌化运作,从默默无闻到声名渐起,先后被玉环电视台、台州传媒等媒体关注报道,浙江卫视新媒体来村直播带货,成为连接城乡、促进交流、带动增收的文化媒介。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杨书记,尝尝我家的‘尚书桃’,今年更甜咯!”7月23日清晨,在玉环市楚门镇东西村,果农戴振华捧着一篮刚摘下的桃子,热情地招呼着迎面走来的浙江外国语学院派驻东西村农村工作指导员杨秀中。

    去年,一场关于如何将村子深厚文化底蕴转化为发展动能的“榕树下宣讲”,点燃了村民的希望。

    一年过去,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尚书桃”品牌应运而生,成为东西村缩小“三大差距”、奔向共同富裕路上最清甜、最实在的果实。

    果农戴振华和杨秀中在摘桃子。受访者供图

    文化寻脉:沉睡的宝藏唤醒甜蜜产业

    东西村素有“玉环文化第一村”美誉,然而,“捧着金饭碗”的村子也曾步履维艰,产业空白让丰厚文化资源“沉睡”多年。

    东西村的振兴,牵动着浙外的心。浙外党委副书记严齐斌,党委委员,组织部、统战部部长傅尧力等多次来村指导调研,强调要结合村情民意“多办实事,把事实办好”。如何利用现有资源破局乡村振兴?杨秀中将目光聚焦到村里那片历史悠久的桃林。

    来村指导调研。受访者供图

    东西村曾走出官至户部尚书的戴明。“吃桃子,中状元”“走东西有好运”的民间口彩,正是文化沉浸体验的绝佳载体。在杨秀中看来,文化赋能,就是要让农产品“开口讲故事”,提升附加值。他还利用省高校联村共建平台,邀请浙外艺术学院师生团队为“尚书桃”量身设计包装和专属logo,让每一颗桃都成为承载东西村文化的“甜蜜使者”。 

    杨秀中在田间。受访者供图

    产业蝶变:老桃园结出“共富果”

    品牌有了,如何让老桃园焕发新生?

    过去,东西村的桃子虽种植面积近百亩,却深陷困境。“各家各户零散种,老品种、个头小、味道酸,路边摆摊卖,顶多四块一斤,守着‘甜蜜’难致富。”果农戴振华回忆道。

    在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帮扶下,一场产业升级悄然进行。首先是土地整合与规模化经营,平整出56亩山地,引导村民集约种植。

    “春节后,所有地块就被大伙儿认领一空,积极性非常高!”杨秀中欣喜地说。紧接着是品种改良与技术提升,淘汰老旧品种,引入优化品系,形成早、中、晚熟品种梯队布局,科学管理。

    戴振华成了技术带头人之一。“现在桃子甜度高、色泽饱满,个头大的能有300-400克!”戴振华真切感受到,品质飞跃带来价格跃升的甜蜜,桃子单价从过去的2-4元跃升至5-8元每斤,今年早桃销售额已突破14万元。统一品牌、科学管理后,“尚书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带动10名低收入人员就业。这串数字背后,是村民腰包实实在在的鼓起。

    村里还依托新建的文化广角,举办桃花节、采风创作节、品桃推介会、高考优秀学子经验分享会等系列活动。“我们还要征集朗朗上口的广告语,积极参与‘伴手礼’评选,使之成为传递情感、分享甜蜜的文化符号。”杨秀中信心满满。

    文化广角一景。受访者供图

    从零散摆摊到品牌化运作,从默默无闻到声名渐起,“尚书桃”正走出东西村,玉环电视台、台州传媒等媒体先后关注报道,浙江卫视新媒体来村开展直播带货。它不仅是水果,更成为连接城乡、促进交流、带动增收的文化媒介,生动诠释着“点‘文’成金”的共富实践,让东西村的千年文脉在乡村振兴的春风里,焕发出蓬勃的经济活力与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