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技术加速融入生活,如何让“银发族”也能共享数字红利,跨越“数字鸿沟”?近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智享晚年,情系杭城”青银共创实践团的8名“00后”大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一头扎进了杭州的智慧养老一线。
调研期间,这支跨专业的实践团队密集走访了杭州代表性的高端医养社区、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和标杆科技企业,试图描绘一幅“数字浙江”背景下,杭州智慧养老服务的全景图,为“E助银龄”贡献青春智慧。
合影
从高端颐养社区看智慧养老新图景
调研第一天,实践团首站来到杭州医养结合的标杆社区——泰康之家·大清谷与绿城椿龄康养陶然里。这里不仅有优美的环境,更有无处不在的“黑科技”:从智能床垫实时监测睡眠与心率,到覆盖全区的紧急呼叫与定位系统,再到为长者量身定制的健康管理App,科技为安全与健康筑起了坚实的防线。
“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技术确实能极大地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安全感,”团队负责人、应用工程学院的王嘉铭同学在走访后感叹,“但我们也发现,这些先进的养老模式背后,是相对较高的门槛。如何让更多普通家庭的老人也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是我们此行想要深入探究的关键。”
调研现场
在“家门口”感受普惠型智慧助老温度
如果说高端颐养社区是智慧养老的“样板间”,那么深入基层的街道社区,则是检验其普惠性的“试金石”。调研第二天,团队分别走访了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街道——拱墅区和睦街道与西湖区北山街道。
在和睦街道,一个集成了“一键呼叫、配餐送餐、家政预约、健康监测”等多功能的智慧平台,让“家门口的养老院”成为现实。在北山街道,社区工作者向团队展示了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主动发现辖区内高龄、独居老人的潜在风险,并提前介入服务。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应用场景,让团队对“数字浙江”的民生温度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调研也发现,部分老人对智能设备仍有畏惧心理,新型的AI诈骗也让他们防不胜防,精准的数字技能科普与安全护航行动迫在眉睫。
调研现场
调研现场
调研现场
调研现场
解码“看不见”的技术支撑与服务创新
智慧养老服务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技术企业支撑。调研 第三天,团队走进杭州乐湾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在水一方养老服务集团这两家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企业。与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深度交流,解码智慧养老背后的“硬核”力量。
从一个个小巧的智能穿戴设备,到支撑起整个城市养老服务调度的SaaS云平台,同学们了解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如何被巧妙地应用到养老服务的各个环节。企业代表表示,当前技术研发的重点,正从单纯的功能实现,转向如何让技术更“懂”老人,更具“人情味”,并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让优质服务惠及更多人群。
调研现场
调研现场
“青银共创”探索助老服务新可能
为期三天的密集调研,让团队收获了满满的一手资料,也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实践方向。据悉,团队将基于本次调研成果,着手制作一套图文并茂、大字号的《老年人数字生活一点通:AI时代安全与技能实用手册》,并计划在暑期后半段,返回部分社区开展针对性的数字技能培训与AI反诈宣传主题活动。
调研现场
学校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