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13岁女孩花70万约稿的“设圈”到底是什么“圈”?又圈出了哪些法律问题

    天目新闻 见习记者 于瓅 记者 李沐子2021-04-08 08:20全网传播量3.5万
    00:00
    00:00

    近日,#13岁女孩花70万约稿#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许多网友的讨论,也让一个小众圈子——“设圈”被大众所知。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据了解,13岁女孩“芙芙”瞒着家里找画师约稿,家长发现此事后,通过查询转账记录,立即与包括画手白琴在内的八位画手取得了联系,表示自己的女儿是“未成年人”,要求画手退款。据该位家长称,女儿在“设圈”买画几个月花了70多万,其中金额最大的一笔是与画手白琴约稿的7万元订单。

    对此,画手白琴通过她个人的微博账号“@白琴”,于4月7日做出回应,称自己不知女孩未成年,自己接稿时,女孩谎称自己是成年人,社交动态也显示她已成年。白琴表示在多次拒绝“芙芙”约稿后,“芙芙”继续加报7万元求稿,自己才接下订单。

    随后,“@白琴” 发布第二则微博就此事进行说明与道歉。她坚称,自己没有做出任何诱导未成年消费的行为,并透露此事件牵扯到其他画师,70万的金额为“芙芙”约稿半年内消费总数,但就目前联系得上的画师来看,数额加起来都远没有70万。在这次回应中也就网友质疑的“偷税漏税”进行回应,白琴表示自己年纪不大,且刚刚毕业没有工作,其收入根本达不到缴纳税款的标准。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13岁女孩70万“设圈”买画

    圈内画师解读什么是“设圈”

    4月8日,天目新闻记者联系到了“设圈”中一位化名为幸运面的画师。据她介绍,“设圈”的全称叫做“人设圈”。“人设算是一种虚拟娃娃,你可以自己设计创作一个角色,取一个名字,并给ta赋予一些人物的背景性格等设定和世界观等,ta就是一个属于你的虚拟角色。当然也可以雇佣画师帮自己做设定,或者买画师画好的成品人设。”

    幸运面告诉记者,“芙芙”的行为属于定制了一个人设,“定制就是提供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让画师画出来。”

    幸运面表示,“设圈”是一个小众的领域,2018年开始逐步形成规模,至今形成了完整的“人设交易”产业链,而交易行为主要集中于QQ群内(即“设群”),经常用的交易方式就是设定拍卖。“拍卖流程的不正规,拍卖方式的不透明,就容易导致设圈拍卖双方的交易安全很难保障。”

    “我是20年的时候开始进圈,像我这样状态的画师也很多,自己也养自己的人设,同时也接稿子给别人画人设。”幸运面告诉记者,这次事件里出现的高价画师白琴,其价格和人气在圈内是属于第一梯队的,“价格高主要是因为有人抢着购买,画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人气高了约稿数量变多后,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幸运面坦言,近两年,“设圈”都是被拍出天价作品而“出圈”。

    “其实画人设并不容易,也需要付出很大精力和时间”,幸运面特别强调,由于圈中多次因为接未成年人单子引发一些后续问题,所以作为画师他们也尽可能避免接未成年的单子,“可以说现在这是条不成文的圈内约定”,但幸运面仍觉得设圈的交易流程存在很大的漏洞,“如果有更好的监管,对于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对于网友关注的“偷税漏税”情况,幸运面也坦言,其实圈内的交易基本都是私下交易,但是“设圈”大多数画师都是几百元一张画的价位,很多都是尚未达到交税标准,“至于那些高级价位名气画师有没有交税就不清楚了,但是我知道的有一个单子拍到7万元,据我所知这位画师是有去交税的。”

    律师解读:小众圈私下交易

    容易成为避税的灰色地带

    和幸运面深入交谈后,记者就其中可能涉及到的未成年人消费、纳税等多个法律问题,采访了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付建律师。

    未成年人使用父母的钱,进行购买的民事行为是否合法有效?付建表示,“首先要看该未成年人的年龄是多少岁,其次看该行为,是否能够被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未成年人就钱的支配力,要看钱处于谁的监管之下,如果父母将支付密码告诉给了未成年人,可以视为其父母允许其支配钱款。”

    付建提到,根据《民法典》的规定,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8至18周岁之间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要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进行的民事行为,不需要经过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在此次13岁女孩70万约稿事件中,付建认为在网络线上交易中,卖家不能通过外貌、语言、行为举止等特征,来判断交易相对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状况,卖家在此过程中也不具有过错,但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种网上交易的行为,从本质上仍处于效力待定的状态。

    “若被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则其买卖是有效成立的。若不认可未成年人的行为,是可以撤销该买卖行为的。买卖关系的标的物是否具有‘可撤销性’,也是应考虑的因素之一。买卖的物品,若不同于一般的商品,鲜活易腐,或具有特定性,若被撤销不予以补偿,对卖家而言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维护民事交易的安全性。在可撤销的基础上,基于公平原则,也应对无过错的卖家给予一定的补偿。”付建说。

    网上一些网友对这样的“口头买卖”也产生疑惑,付建告诉记者,其实即使是通过QQ等社交软件建立的买卖关系也是成立的,不受书面合同的限制。“双方口头、聊天的约定,也是有效成立的。”付建认为不签订合同或协议的买卖,促进了商品的及时流通,但是也是卖家不积极缴纳税款,避税的一个灰色地带。

    付建强调,现在法律规定,对个人所得纳税的起征点为5000元。根据《刑法》的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幸运面提到的圈内监管缺失,付建建议在线上交易,有时卖家不能确定对方年龄,就会面临买卖可能会被撤销的情景。对于大额的交易,为了保证交易安全,尽可能的确定对方身份。以及通过正规的交易途径,比如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利用第三方平台对未成年人的过滤机制,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可靠性。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