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文润之江丨“今、古、人、文”写华章——浙江深入实施文化研究工程20年纪事

    潮新闻 记者 陈宁 李娇俨2025-07-17 23:20全网传播量130.2万
    00:00
    00:00

    现场图片。省社科联供图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数字平台6月正式上线,这个首批集纳648种、1105册图书的线上平台,涵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各学科领域,展示了文化研究工程2005年实施以来的重大成果。

    2005年,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对实施文化研究工程作出一系列部署:重点围绕浙江当代发展问题研究、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浙江名人研究、浙江历史文献整理四大板块,开展系统研究,出版系列丛书。

    2005年8月31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标志着文化研究工程正式启动。这是全国人文社科领域启动的首个省级大型学术研究工程。

    2006年,习近平同志亲自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作总序:“努力用浙江历史教育浙江人民、用浙江文化熏陶浙江人民、用浙江精神鼓舞浙江人民、用浙江经验引领浙江人民,进一步激发浙江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创造能力,推动浙江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20年来,我省广大社科工作者牢记嘱托,瞄准学术前沿,脚踏实地,真情实意做学问,努力书写“今、古、人、文”华章,形成了一批彰显浙江文化厚度的标志性成果。

    盛世浙学,熔铸古今

    无声的书籍,如何生动地讲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限的篇幅,如何容纳中国文化的历久弥新?浙江的学者,又如何跳出浙江看浙江?

    2005年至今,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已经实施三期,涵盖各个学科领域的2240余项立项课题,出版3900多部研究成果,全都紧紧扣住四个关键字:“今、古、人、文”。

    这是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启动之初便确定的四大板块。“20年来,‘今、古、人、文’就像一条清晰的脉络,贯穿浙江的古与今、时与势。”省社科联规划处二级巡视员刘东说,沿着这条脉络,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把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转化成推动今天发展的软实力。

    这些天,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汪锦军在反复校对“高水平推进治理现代化的浙江案例研究”的书稿。他说,这个纳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第二期的项目,把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数字经济治理、“后陈经验”等省域治理的实践案例都作了深入的研究。浙江省域治理探索的诸多经验,已成为“一国之策”。从中,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为讲述浙江故事和中国故事、回应重大理论问题和社会关切的平台。

    要读懂当下的浙江,就要读懂浙江的深厚文化底蕴。

    今天,人们走进浙江各地的图书馆或书店,总能与一排排墨绿色封面的书籍不期而遇。从古代地方志鼻祖《越绝书》,到近代考古学专著《流沙坠简》,再到骆宾王、陈傅良、陆游等文人的别集……它们共享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浙江文丛”。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规模最大的出版工程之一,“浙江文丛”以古籍整理为主,兼顾今人研究,实现了浙江历代文献经典的第一次全面整理出版,成为世人全面认识浙江的一扇窗。

    15年来,“浙江文丛”整理了上千种浙江文化史上影响力极大的传世典籍,共计800册,约1.7亿字。“我们用这样的方式,与浙江的先贤对话,也能展望浙江明天的模样。”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文丛编辑中心主任路伟说。

    杭州西湖边孤山之侧,文澜阁坐落于此。如今,人们只需进入“文澜重光”小程序,即可“入阁”阅读《四库全书》。这一跨越古与今、虚与实的重要成果,同样发端于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四库全书》诸版本中,文澜阁版更为完整。2006年,杭州出版社提出了影印出版计划。但想要影印这一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谈何容易。

    “习书记对这项工程很重视,将其纳入文化研究工程。”时任杭州出版社社长徐海荣说。编辑出版人员大大增强,经费也得以保障,团队采购了专门的翻拍、制版设备。当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影印样张出来时,专家们惊叹不已。

    “红船精神及其当代价值”“南宋史研究丛书”“浙商与中国近代工业化”“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在浙江在全国产生深远影响。专家学者点赞这项浩大工程:“盛世浙学”,熔铸古今,深刻讲述“何为浙江”“浙江何为”。

    经世致用,助力发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走过20年之际,年逾八十的省特级专家陆立军已经从一名学者,成为一座城市蜕变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

    “没有想到,义乌‘五部曲’里的观点、思路,能融入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他感慨不已,这座“市场上的城市”,勾连浙江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陆立军口中的“五部曲”,是指《市场义乌——从鸡毛换糖到国际商贸》《义乌商圈》《义乌模式》《义乌试点》《见证义乌——改革开放40年的探索与实践》等著作,是他自1993年至今带领学术团队研究义乌发展经验的思想结晶,也被纳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第一、二期项目。

    在历时30余年的调研中,陆立军团队深度见证、参与了义乌的改革发展。“成为义乌发展的‘智囊团’,是作为一名学者最大的收获。这也是参与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意义所在。”陆立军感慨道。

    20年来,参与工程的上万名学者,成为了浙江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发展的“智囊团”。经世致用,也正是“浙学”传统的弘扬光大。

    系统研究浙江文化的历史成就和当代发展,深入挖掘浙江文化底蕴、研究浙江现象、总结浙江经验、指导浙江未来的发展,始终是浙江文化研究工程聚焦的重点。

    2005年,中国社科院与浙江签署合作意向书,开启了全国范围内省院合作的先河。中国社科院成立了一个主报告组,和经济、文化、社会、政府、党建5个分课题组,吸引了院内60位专家和10多位浙江省内专家。

    课题组经过一年半的浙江实地调研和深入理论探索,在一次次的思想激荡中,最终形成了一套140多万字、共六卷的国情调研重大课题成果:《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在浙江》。

    “今天回忆起来,无论是从课题的组织、实施,还是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的形式,或是从实际出发形成理论概括和经验总结的方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专家组和课题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迎秋说。

    2006年出版《绿色浙江:生态省建设创新之路》,2018出版《生态文明建设:浙江的探索与实践》,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沈满洪深入研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是生态文明领域著名学者。“适时总结浙江经验,不仅可以促进浙江保持先行,也为全国提供可学习借鉴的样本。”他说。

    前不久,“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系列丛书出版。作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成果,丛书深入研究百余个案例,从社会创业到数智医疗、从企业责任到新式养老,将浙江的鲜活实践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法论,以浙江实践回应时代之问,也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丛书讲的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是对我们自己探索的经验、模式的总结提炼,鼓励我们基层凝聚力量、激发活力,抓好共同富裕各项建设。”来自丽水的基层干部叶尚蓉说。

    “百县千碗”,大家耳熟能详,但少有人知道,“百县千碗”的体系化建设,离不开浙江文化研究工程——2023年8月立项的“百县千碗与浙江饮食文化研究”课题,研究浙江饮食文化历史传承,展现新时代味美浙菜香天下的故事,做成充满“人间烟火味”的项目。

    以文载道,以文聚力。一项项总结浙江发展、浙江经验的研究成果,正持续激励浙江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守正创新、奋楫前行。

    浙江辨识度越来越强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自2005年启动以来,广大社科工作者一直致力提升研究工程的含“浙”量。

    近日,首套系统梳理浙江省域文明基因的权威读本——“浙江文化印记”丛书正式出版。这一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成果,聚焦黄帝文化、大禹文化、和合文化、吴越文化、海丝文化、南孔文化、阳明文化等7种具有浙江辨识度的特色文化典型形态。

    在项目总负责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张宏敏研究员看来,丛书写作风格以科普性为主、学术性为辅,及时回应了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战略关切,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发展路径,是展现“两个结合”浙江文化实践的重要学术成果。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以来,围绕中国共产党党史及其领导浙江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实践,已推出了“中国共产党浙江历史”“改革开放与浙江”“‘八八战略’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一批具有思想深度、理论高度和学术厚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贡献了浙江元素。

    金华学派经世致用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永嘉学派义利并举思想与社会主义义利观,延续千年的稻田养鱼、桑基鱼塘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一项项研究,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高度的契合性。

    关切历史与现实,注重社会、思想的变迁,是“浙学”一脉相承的独特品格。“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赓续浙江文脉,与时俱进深化浙江实践,努力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锐意改革创新中展现浙江担当。”刘东表示。

    大运河遗产保护与运河文化研究工作,几乎占据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副会长邱志荣漫长的人生履历。即使如今已经退休多年,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仍笔耕不辍,研究不止。

    “能把个人研究领域与党和国家的文化战略方向紧密结合,是一件让人非常幸福、无比自豪的事情。”邱志荣说。

    20年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探索出一套科学的工作机制体制,培养了一支精干的人才队伍,处处都有一股浓厚钻研氛围。

    看布局。延续“今、古、人、文”四大板块,自2005年起已实施三期,累计立项课题2240余项,推出研究成果3900余部;

    看人才。先后上万名专家学者参与工程项目研究,锻造了一支老中青梯次配备、学养深厚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打造了新时代浙江学术品牌;

    看影响。形成了一套高效完善的学术研究组织模式,在全国区域文化建设中具有首创性和示范性。

    “今天,我们踏着来自历史的河流,受着一方百姓的期许,理应负起使命,至诚奉献,让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让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我们重温习近平同志所作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感受思想伟力,续写“今、古、人、文”新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3)
    潮客_24q3hj · 2023-05-22 23:39 · 浙江金华回复5
    很多地方停车难,这样的停车位应该充分发挥功能,提高利用率否则就是资源浪费
    潮新闻小编 · 2023-05-23 01:13回复4
    说的没错,城市停车位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
    墨翼inkwing · 2023-05-22 23:58 · 浙江杭州回复5
    希望审计好好查查,也是给公众一个交待,有问题可以悬崖勒马,没问题当然最好
    潮新闻小编 · 2023-05-23 01:15回复4
    没错,查一查,给大家一个交代,毕竟是公共资源~
    潮客_嘉陵江 · 2023-05-23 01:22 · 美国回复3
    违规经营赶紧纠错,市场法则不可违,没有规矩岂能有方圆,前车之鉴別重蹈覆辙!
    潮新闻小编 · 2023-05-23 01:47回复1
    嘉老师这波输出小编给赞,说的好!
    最新评论(26)
    显眼 · 2023-05-26 03:18 · 浙江宁波回复1
    停车收费必须要合法
    潮客_h8yaol · 2023-05-25 20:57 · 浙江嘉兴回复
    收费要公平合理
    花落时节 · 2023-05-23 02:45 · 浙江绍兴回复
    之前开车上南宁玩,停车比住宿贵,吃相难看拉
    潮客_qrmhbc · 2023-05-23 02:43 · 浙江杭州回复
    没点大老虎敢这么搞?
    潮客_e85ghs · 2023-05-23 02:40 · 广东深圳回复
    自己开自己关是怕被查吧?赶紧顺藤摸瓜呀
    潮客ZHT · 2023-05-23 01:16 · 浙江宁波回复
    收费要公平合理。
    鹰击于长空 · 2023-05-23 01:15 · 浙江嘉兴回复
    倾听民意,才能得民心
    楠溪江燕子 · 2023-05-23 01:04 · 浙江温州回复
    什么时候轮到其他公司。都得查一查
    潮客_q4pgyo · 2023-05-23 00:32 · 浙江宁波回复
    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规范市场监管机制。
    浅夏余温 · 2023-05-22 23:54 · 浙江杭州回复1
    典型的被爆出来才会去解决问题,收费不是明码标价就可以,还要建立在符合当地实际的基础上
    潮客_q7sh54 · 2023-05-22 23:52 · 浙江杭州回复
    收费这么高,公司竟还是亏损的,额……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专题
    文润之江·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年
    相关新闻
    文润之江丨持之以恒 久久为功——浙江深入实施文明素质工程20年纪事
    文润之江丨攀文艺高峰 创时代经典 浙江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20年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