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从挖煤少年到工学博士:人生不易,但请你足够努力

潮新闻 评论员 陈江2025-07-17 09:03全网传播量46.8万
00:00
00:00
01北京工业大学一篇博士论文致谢感动网友,作者12岁下小煤窑挖煤,两次高考后19岁考上专科,一路专升本、考研、读博,每个寒暑假都打工挣钱,被称为“最猛的大丈夫”,其逆袭之路见证普通人向上攀登。
02博士求学之路并非坦途,但有诸多温暖托举:父亲在矿井负重前行,师长点亮引路灯盏,同学无偿资助,这些“托举者”以善意织网兜住奋进青年,托举之力是个人奋进转化为现实成果的社会杠杆。
03博士致谢中沉静坚韧,无一丝自怜,眼底始终有光。教育体系为挖煤少年铺设向上通道,但需个人付出努力才能将愿望化为可能,这更是一个关于“奋斗”而非“命运”的故事,其价值远超个体命运改写。
04博士以亲身经历证明个体努力有意义,通道向奋斗者敞开,这份希望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氧气。人生虽不易,但应足够相信与努力,奋斗者终能向上。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图据潇湘晨报

近日,一篇北京工业大学的博士论文致谢感动了无数网友。据报道,文中作者自述,他来自小山村,12岁开始跟着老爸下小煤窑挖煤,经过两次高考,19岁考上了专科,一路专升本、考研,读博士。为了继续求学,同时为了减轻父母负担,每个寒暑假他都在外地打工挣钱。这段无比艰苦又充实的求学时光,可谓“一字一泪”,作者因此被网友们称为“最猛的大丈夫”。

这位博士用汗水铺就的逆袭之路,像一束光,照见了夹缝中向上生长的力量。回望其路,这绝非是一条被规划好的康庄大道,而是用惊人意志在荆棘丛中劈出的一条小路:从专科起步,闯过专升本的关卡,熬过考研的日日夜夜,最终踏上读博的征途。每一步向上,都是对原有生存轨迹的奋力突围。这条如他所说“总是慢了一步”、弯弯曲曲的“非常规路线”,无疑是普通人向上攀登的见证。

当然,孤勇者的上升之路,从来不是孑孓独行。致谢中令人动容的,还有那些默默托举的温暖双手:有父亲在矿井深处无言负重前行,有师长在知识迷途上点亮引路灯盏,有本科同学无偿的资助,还有穿到今天仅有两条裤子中的一条。这些散落在生命各个角落的“托举者”,以朴素的善意织成一张大网,兜住了在艰难中前行的奋进青年。这份托举之力,是个人奋进得以转化为现实成果的社会杠杆。

博士的整篇致谢里,看不到一丝自怜,只有沉静的坚韧。即便曾蜷缩在八百米深的地心,他眼底始终有光。但这道光芒,终究需要社会通道的坚实支撑。从专升本制度的阶梯,到考研读博的路径,教育体系为每一个像他一样的挖煤少年铺设了向上的通道。可通道本身并非坦途,其中每一个台阶,每一处落脚点,都需要个人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才能将向上的愿望化为向上的可能。

因此,很大程度上,这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其价值远不止于个体命运的改写。他以亲身经历证明了一个朴素而珍贵的道理:在这个时代,个体的努力依然有意义,通道始终向奋斗者敞开。这份希望,恰恰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氧气。

千言万语,归结为一句话,人生不易,但请你足够相信,也请你足够努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潮评丨马斯克推出“AI女友”,AI朝人类更进一步?
潮评丨山姆身陷“降级选品”风波,取巧不如守拙
潮评丨观点圆桌:“AI查AI”的怪圈如何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