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看到孩子短时间内身高猛增,心里乐开了花,觉得孩子长得快就是长得好。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小刘(化姓)是一名小学5年级男生,首次就诊年龄为11岁6月,父母带来医院看诊的原因是——1年长高10厘米,结果家长愁坏了。
小刘在2年前突然个子长得很快,身高最多1年能长高10厘米,一跃成为班级里最高的男孩子,家人都感到非常开心。
但是近半年发现孩子身高增长速度突然慢下来,而且嗓音也突然变得很低沉,胡须明显生长,跟班级里同年龄的孩子相比身高也没有了之前的优势。
家长担心孩子发育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来到浙大四院生长发育联合门诊就诊。
医生通过进一步检查小刘骨龄、性激素和睾丸B超等生长发育评估后认为,小刘很可能存在“早发育”导致骨龄提前,骨龄相较生理年龄偏大2岁,预期会影响成年最终身高。
仔细追问病史才知道,小刘幼年期食欲比较旺盛,长期超重肥胖,喜爱进食油炸、油煎食品,“早发育”可能是由长期肥胖导致。
图片由传播大脑AI生成
通过系统评估,生长发育联合门诊团队为小刘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给予促性腺激素类似物(GnRHa)联合生长激素治疗改善身高,同时实施生活方式干预措施,限制高热量饮食积极减重,每天跳绳30分钟,促进骨骼生长。保证每晚9小时睡眠,确保生长激素分泌高峰。
医院供图
经过2年的科学干预和随访,小刘的身高增长得到明显改善。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长得快就是营养好、发育好,当孩子身高突飞猛进时家长会感到无比欣慰。但需要警惕有些孩子可能只是暂时性的生长加速,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健康问题。
浙大四院内分泌科&营养科专家联合提醒:生长发育既要看“速度”,更要看“时机”!
这些“生长警报”要警惕:
性早熟预警:女孩7.5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
身高发育迟缓:每年身高增长<5cm(学龄期)
生长矛盾:短期内快速长高伴随骨龄超前
儿童生长发育标准曲线图(黄色的标注为偏矮区间)
医院供图
医院供图
营养够、睡得香、多运动、心情好养出健康宝宝的秘诀都在这
营养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基础。孩子每天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是身体组织生长和修复的重要原料,像鸡蛋、牛奶、瘦肉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钙是骨骼发育的关键元素,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富含钙质;维生素D则能促进钙的吸收,多晒太阳是获取维生素D的好方法。家长要保证孩子饮食均衡,避免挑食、偏食,让孩子吃出健康。
充足的睡眠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保障。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深睡眠时分泌,所以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至关重要。一般来说,3-6岁的孩子每天需要睡10-12小时,7-12岁的孩子需要睡9-11小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适度的运动能促进骨骼生长和肌肉发育。运动时,身体会分泌更多的生长激素,还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跳绳、篮球、游泳等纵向运动对身高增长尤其有益。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每天保证一定的运动时间。
良好的心理状态也不容忽视。长期处于焦虑、紧张、压抑等负面情绪中的孩子,生长发育可能会受到影响。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孩子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孩子长得快并不一定代表长得好,家长们不能只关注孩子的身高增长速度。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需要掌握生长发育的“黄金密码”,从营养、睡眠、运动和心理等多个方面入手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