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一场跨越国界与学术领域的乡村发展探索行动,在浙江嵊州仙岩镇展开。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建筑工程分院暨绍兴市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团队,携手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荷兰籍学者Harry den Hartog博士带领的专家、留学生团队,深入仙岩镇古道与乡村,用脚步丈量乡村土地,更用观点碰撞出乡村振兴的创新火花。这场以“文旅开发、古道保护、人才振兴”为焦点的调研,成为中外青年学子跨文化对话的生动舞台,仙岩镇党委书记张波率镇领导班子全程参与,为这场国际交流注入本土实践活力。
在“见云咖啡”会客厅,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身影围坐畅谈,围绕仙岩镇“云上舜皇”项目,展开跨文化、跨学科头脑风暴: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师生立足本土实践,从工程视角提出嶀山古道改造、乡村文旅场景营造方案;同济大学团队则以文化遗产国际保护经验为锚,挖掘舜皇村历史底蕴,探讨古建筑活化利用路径。当“在地情怀”遇上“国际视角”,双方突破传统乡村发展思路,为舜皇村勾勒“历史文化 + 现代文旅 + 国际视野”融合发展蓝图,让乡村振兴既有“中国根”,又接“世界轨”。
值得关注的是,仙岩镇所在的嵊州,曾是南朝诗人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的灵感源泉。如今,这场中外交流让“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深度交织——从谢灵运的山水诗意,到当代乡村的文旅蝶变,仙岩镇正成为中国乡村活化历史、链接国际的缩影。参与调研的学生表示,此次交流打破学术边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乡村在“保护与发展”“传统与现代”间的创新探索,为全球乡村振兴提供“可参考、可对话”的中国实践。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