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正式落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大一院)。该合作中心将构建覆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临床诊疗”的全链条国际合作体系,致力于高质量打造“一带一路”公共卫生治理的标杆平台,显著提升中阿双方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来自中国、埃及、约旦、阿尔及利亚,以及阿拉伯国家联盟驻华代表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的代表参加启动大会,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医院供图
创新模式,全力打造三大合作体系
合作中心将依托浙大一院的优势公共卫生学科资源,全力打造集卫生人才培养、卫生医疗合作、卫生科技合作“三大公共卫生合作体系”,全面加强双方在卫生领域的人才、技术、设备、科研、转化等交流合作。
合作中心成立后,浙大一院将继续以“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襟怀勇立全球卫生治理潮头,聚焦传染病、恶性肿瘤、神经精神疾病、老年健康、心血管疾病、重症患者生命支持等关键研究领域共建联合研究体系,重点创建中阿疫苗创新与研发合作联盟;切实解决阿拉伯国家医疗需求,展示中国优质医疗技术,建立远程就诊网络,持续接收来自阿拉伯国家医疗卫生机构的优秀医师、高级管理人员来华进修,为阿拉伯国家特需人群提供国际化、定制化的健康服务;发挥学校与医院中西医协同优势,平移转化医工信交叉技术,围绕重大需求清单开展重点联合攻关;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以人工智能赋能阿拉伯国家公共卫生管理,全力打造中阿公共卫生研发转化孵化地、公共卫生临床诊疗中心与疑难病诊疗目的地。
医院供图
未来,合作中心将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务实行动建设中国-阿拉伯国家医疗战线、科研战线、疫苗战线联盟,实现医疗技术共享、管理模式互鉴和科研协同创新,为推动构建中阿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浙大智慧和“浙一方案”。
政策领航,前期筹备硕果盈枝
2022年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其中“卫生健康共同行动”内容涵盖“中方愿同阿方共建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和疫苗创新与研发合作联盟等,以及为阿国民众提供远程医疗健康服务。”。此次合作中心的成立获科技部援助项目支持,是目前全国唯一“同阿方共建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
浙江大学作为合作中心的依托单位,是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杰出代表,学校积极开展对阿教育合作,培养阿拉伯国家高层次人才,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办学平台,在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浙大一院作为合作中心的主体单位,是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单位、全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始终以主动的姿态深化卫生健康国际交流合作,近年来,与阿拉伯国家公共卫生领域合作密切,多次互访交流,签署合作协议:2023年6月,医院与埃及那赫达大学签署科研合作协议;2023年11月,医院访问阿联酋Thumbay医院和海湾医科大学;2024年1月,阿联酋卫生部副部长、迪拜卫生局局长一行访问浙大一院。
合作中心获批后,浙大一院更是集聚全院资源保障合作项目顺利开展。2024年10月,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刚与中心负责人、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教授率团访问阿尔及利亚、阿联酋、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签署合作备忘录,为中心建立奠定坚实基础。2025年,医院发布专为阿拉伯国家的医学人才量身打造国际化、高标准的Workshop Program(培训项目),埃及、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等合作国家政府、高校发函多轮沟通,协商来院培训事宜。2025年5月,埃及卫生部选派第一期5位学员已在浙大一院肝胆胰外科交流学习。医院近期还将接收埃及、毛里塔尼亚医生进修。
携手同行,擘画中阿公共卫生合作新景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与会的中阿双方代表一致表示,合作中心的成立是以主动的姿态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模式的创新与探索,描绘出新时代卫生健康国际关系的全新图景,是用“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增进世界人民健康福祉。他们对合作中心的发展将予以大力支持,并对合作中心的前景充满信心,希望中阿双方的科学家们携手攻克公共卫生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使合作中心成为双方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期待合作中心建设成为中阿友谊的“健康桥”,促进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民相亲”“心相通”,谱写中阿公共卫生合作更加美好的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