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青年说丨“窝囊旅游”为何让年轻人上头?

    潮新闻 评论员 朱浙萍2025-07-08 11:48全网传播量88.4万
    00:00
    00:00
    01潮新闻新开《青年说》栏目,诚邀青年谈论关心话题,抛出新锐观点,投稿邮箱为zjrbpl@126.com,来稿请注明“青年说”。
    02“窝囊旅游三件套”——“窝囊爬山”“窝囊漂流”“窝囊蹦极”在年轻人中流行,窝囊这一贬义词转化为展现独特审美与生活态度的词汇,核心精神是“又怂又爽”。
    03浙江安吉“减速版蹦极”游客数量翻五六倍,杭州天屿山等“无痛爬山”自动扶梯省时省力,浙江安吉等地“窝囊漂”让游客“躺平”享受山水,精准拿捏年轻人“又菜又爱玩”心态。
    04在互联网中成长的年轻人热衷追求新鲜事物,注重自我个性,通过“窝囊旅游”自嘲表达自我、面对压力、释放情绪,社交网络种草式传播也助力其走红,62%年轻人将“能出片”列为体验选择首要标准。
    05“窝囊旅游”火爆折射年轻人消费理念变化,文旅市场应读懂其精神需求及消费转向,开发从“单一供给”转向“多元体验”等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潮新闻新开《青年说》栏目。无论你是大学同学,还是职场新人,诚邀你一起谈论青年所关心的话题,大胆抛出新锐观点、打开新奇脑洞,让社会倾听青春的声音。
    投稿邮箱:zjrbpl@126.com,来稿请注明“青年说”。

    图源新华社视频

    匀速下滑的摆拍式蹦极、坐电梯爬山20分钟登顶、在水深不足1米处躺平漂流……最近,“窝囊旅游三件套”——“窝囊爬山”“窝囊漂流”“窝囊蹦极”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窝囊,这个曾经的贬义词,在这一届年轻人的自嘲里,已经转化了色彩,展现了他们独特的审美与生活态度。

    “窝囊旅游”的核心精神正是“又怂又爽”。比如浙江安吉推出的“减速版蹦极”,不再是自由落体式的惊叫现场,而是一个缓缓下滑的过程,结果游客数量直接翻了五六倍。再比如杭州天屿山、台州神仙居这些地方推出的“无痛爬山”自动扶梯,从山脚到山顶只需几分钟,省时省力,谁不爱?还有浙江安吉、山东费县、广西桂林等地一些景区推出的“窝囊漂”,没有了传统漂流惊险刺激,游客只需“躺平”就可以“窝在山水里,神游天地间”。

    “窝囊旅游”之所以能火,正是精准拿捏了年轻人“又菜又爱玩”的心态,给足了他们情绪价值。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热衷于追求新鲜事物,也更加注重自我、独立和个性。他们不怕承认自己“怂”,但也不放弃尝试。通过拥抱“窝囊旅游”,他们用自嘲的方式表达自我,用轻松的姿态面对压力,用“窝囊”的方式完成一次次情绪释放。

    同时,社交网络的种草式传播也给了“窝囊旅游”走红的土壤。某旅游平台调研显示,62%的年轻人将"能出片"列为体验选择的首要标准,远超"刺激程度"的占比。当"社交货币"的价值凸显,"半吊子勇敢"也成了可炫耀的资本。于是,在刺激、挑战和窝囊之间,年轻人选择了“重在参与,舒服就行,姿势要帅”。

    “窝囊旅游”的火爆,折射年轻人的消费理念变化,也给文旅市场带来启示。“又菜又爱玩”,菜不是问题,玩才是关键。要看到这届年轻人既敢于自嘲,也勇于行动的特质。读懂年轻人的精神需求,以及背后“悦己”“放松”“反差”消费转向。文旅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应从“单一供给”转向“多元体验”,从“功能导向”转向“情绪价值”,从“硬核挑战”转向“软核治愈”,以满足年轻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为美好生活添砖加瓦,为文旅创新打开更多可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